|
支持 新华社发
|
上游放了水闸门没全开 今年4月和6月以来,央行两次实施“定向降准”,下调用于防备银行风险的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存款减少,可以拿出更多的存款用于贷款。但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商行和农商行表示,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后,新增贷款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事实上,央行定向降准后,我们还没有接到对信贷规模进行相应调整的通知,也就难以释放更多资金。”辽宁省一家农商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说。 吉林省一家农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降准后自身释放了2000多万元流动性,但这2000多万元并没有用于增加贷款资金的有效投放,仅仅是减少了银行在央行的部分存款。“根本原因是央行虽然推出了定向降准,但规模管理没与时俱进。” 所谓的规模管理,也叫合意贷款,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目标而确定的新投放贷款的最高限额。规模管理曾一度退出过历史舞台,但近些年来人民银行再度启用,并且在一些地区采取“打招呼”的方式对商业银行下达新增贷款指标。 “在有的地方人民银行是按季度下指标,有的地方则按月下指标,过细过严。”一位城商行高管说,“新增贷款指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但规模没变,就相当于水库上游放了水,闸门没全开,水流就不畅通。” 金融机构有资金没规模 由于央行对一些地区的农信机构信贷规模按月进行调控,一旦本月贷款增量超过限制,则下月就要“勒紧裤腰带”限制贷款规模。 以东北一家农商行为例,5月份给予的控制规模为3.6亿元,而实际贷款增量已达5.3亿元;6月份给予的控制规模维持5月份规模控制标准。按照这一控制计划执行,6月份就要在5月份控制规模的基础上压缩贷款1.7亿元。在贷款规模的管控下,有的地区的农信社贷款规模与三年前相比下降了近10亿元。 此外,记者了解到,定向降准后新释放出的资金由于规模管理等因素,开始流向同业拆借市场,或是以理财等方式转到了其他金融机构,小微等实体经济并没有直接获益。 规模管理要打组合拳 对于一些金融机构提出规模管理的问题,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负责人表示,所谓的合意贷款是国际通行,对于各银行合意贷款的数量,是指导性质,并非不能突破,主要是为了控制银行的经营风险。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齐鹰飞认为,从中国银行业现状及管控风险的角度看,贷款规模管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需注重货币政策与监管手段的协调性,规模管理要打组合拳。“这样才能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表示,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举措,为配合这项政策实施,有关部门宜完善协调相应的金融监管政策。(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