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2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以忘怀的电视情缘

邹大鸣

  【“中国梦·我的梦想故事”征文】

  云刚先生来电说,宁波电视台成立30周年了,策划出一本纪念文集,嘱我写一点有线台的事。虽然工作忙,我还是应允了下来。一是对电视台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从广播到电视,从无线到有线,我是事业发展的实践者和见证人。二是最近遇见的两件事,让我感动不已,心绪久久难以平静:第一件事,我因公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偶遇省广电局的一位老领导,他拉住我,滔滔不绝讲当年有线电视发展的辉煌历程,专门提到宁波台“有视新闻”和“小人物系列专题”的影响,省上多次获奖,节目很有特色,这使我想起这样的一些小人物电视片题目:“钱老太打官司”、“小人物王重光”,这些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的接地气节目,不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还逐步形成了“有视”节目独特的人文个性。第二件事,曾在有线台工程部工作过的吴国平在一次聚会上兴奋地告诉我,宁波有线台的台标和铜字,他完整地收藏着,像珍宝般爱惜。我眼前立马浮现出电视台三原色的台标标识及我自己题写的台名,当年悬挂在新落成大楼一楼大厅正中,她每天默默迎送着全台员工和来访宾客。

  无论是省上领导同志对有线台节目的褒奖,还是普通员工对集体的荣誉感,我想都是发自内心的,毕竟光阴已过去二十多年,片刻的记忆充满阳光般温暖,此时我的心已飞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一纸任命书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中国城市电视发展的初创期的话,那么十年以后,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期。作为一个电视人,有幸参与了这场传媒变革的风风雨雨。随着市民收视需求的增大,特别是电视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城市居民成为首批有线电视用户的可能。在这个大背景下,局部的,分散的,划地为牢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要求,在宁波电视台原有试点的基础上,全市一网,独立建台呼之欲出。记得是1993年乍暖还寒的时节,领导找到我,安排我参加筹建宁波有线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仍保留宁波电视台副书记、副台长职务一段时间,说是组织经过慎重考虑,没有讨价还价。说实话,从广电局局长助理任上到宁波电视台工作已有三年,电视节目规律人脉关系基本建立,工作平稳,心情舒坦,换一个新岗位,前途未卜。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参加筹备工作几个月后,市政府的一纸任命书,使我没有了退路,真是“逼上梁山”。

  既然组织上给我机会,我没有任何理由不积极工作。于是,我们廉价租用中山西路208号消防支队空闲的一层楼面,因陋就简,风风火火地展开了各项筹备工作。当时从六七个人开始,跑批文、搭框架、筹资金,慢慢地扩展队伍,办起了自办节目。先是电缆,后用光纤,逐步拓展有线用户网络。记得第一档节目叫“有视经贸”,有偿服务,用的摄录像设备从组织部摄制组那儿租借过来。后来招录了一批大学生,陆续增开了新闻、专题、广告、文艺等类型的节目,还增加了图文电视、电影、体育、经济等专业频道。最鼎盛时期,有线台自办频道超过5个,年综合收入超过亿元,这在当时城市有线台系统中,实属一匹“黑马”。

  一台转播车

  当时,有平面媒体采访,询问有线台跨越式发展的“奥秘”何在?我归纳一句话:天时地利人和。有视人的团结进取,敢为人先,走在前列,成全了有线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线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争创全国一流城市有线台”这样的理念和目标,已深深植根于每一位有线人的心里。

  随着事业的发展,设备得到不断更新,如何利用有线台的优势,谋求新突破、扩大新影响,这个课题提到了台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利用光纤传输节目的优势,我们首次尝试在宁海举办潘天寿广场落成典礼的长距离现场直播,获得成功。之后,又在体育馆多次直播包括国际服装节在内的大型活动,开拓了有线电视开门办台,利用增值业务的崭新领域。在这基础上,拥有一辆电视转播车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广泛征求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的意见,分别选择不同国家的车体和摄录设备,请北京的专业公司集成,一举试制成功。当时被央视认为“国内目前最先进的”11讯道全数字电视转播车。当这台“巨无霸”首次开进开明街4号,全台员工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说来也巧,当时浙江卫视在温州举办“五月鲜花十月阳光”大型直播活动,正为转播车而着急。当得知我们新车安装已成,温州广电局局长一个电话打来求援,答应我们一切条件,希望用转播车两天时间。我们马上组建精干队伍,首次长距离驶向目的地,圆满完成直播任务。

  之后,我们又受央视之邀,赴苏州、济南等城市,为兄弟台“打工”。当时央视文艺中心郎昆先生风趣地说,在华东地区的现场直播,这台车全包了。

  一幢新大楼

  事业的拓展,人员的增加,原办公场地显得捉襟见肘,拥有自己的一幢新业务大楼,成为有线人的另一个梦想。有梦的同时伴随着行动,规划新大楼的模型放在了局台长们面前,市领导的首肯,使又一个艰难工程拉开帷幕。一切都陌生而富有挑战,好在拆迁安置还算顺利,建筑设计又遇上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宁波老乡,近2万平方米的新大楼如期开工。

  确保工程质量是我们的根本宗旨,筹建处的同志们严格把关,选用最好的建材和设备,对不达标的地面墙面铲掉重来。我们主动请来工程承建方,对质量和进度提出很高要求。大楼不光获得了“钱江杯”省级质量奖,还成为承建方的一个样板工程,经常有人慕名前来参观考察。现在想想,在市中心黄金地段,有这么一座现代化建筑,也是一道风景,是有线台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光阴荏苒,中国电视走过了60年的辉煌道路。30年的宁波电视,新闻、综艺、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包括方言类节目,共同构筑起丰富多彩的城市台荧幕。我为有这一段电视人生而感到骄傲,能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电视事业发展,此生无憾!现在,我虽然离开了电视一线,但在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期间,分管的还是广播影视这一块;到了市文联又与电视艺术家们打成一片。我想,这一辈子与广电打交道算是命中注定了。在迎来宁波电视台成立30周年之际,我向电视界的兄弟姐妹们说一声祝福!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新媒体的崛起,观众的收视习惯正在发生又一次“革命”,我们的电视荧屏也将在传承中直面更艰苦的挑战。我回忆起这些往事,是在为当代电视人加油鼓劲。机遇和挑战再次摆在了面前,我们将何以应对?

  (本次征文延期至11月底,邮箱:wenxue0574@163.com 地址:宁波市苍水街79号苍水大厦《文学港》杂志社“梦想故事”征文组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