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鲁甸地震救援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鲁甸之殇 绝不轻言放弃

  一名孩子在鲁甸县人民医院接受医治。
  8月4日,救援人员在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救援。
  8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赴地震灾区后,徒步5公里多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龙泉村。这是在地震救援现场,李克强站在废墟上指挥大家给救援官兵让路。
  8月4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在云南昭通机场集结,准备奔赴鲁甸地震灾区。

  昨天是鲁甸地震第二天。截至8月4日14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398人死亡。

  4日一早,李克强总理急飞灾区察看灾情。他对救灾提出8点要求。第一点就是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搜寻失踪者,营救埋在废墟下的群众,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

  目前,黄金救援时间所剩不多,抢救生命的形势愈发紧迫。军地各方救援力量都在竭尽全力与死神赛跑,快些、再快些。

  3个集团军参与救灾

  投入8架军机逾5000兵力

  记者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副总参谋长戚建国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云南省军区、陆军第14集团军、武警云南省总队等驻滇部队于3日晚奔赴一线,就近展开救援。

  解放军4日上午派出2架运输机、6架直升机,赴云南鲁甸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4日上午,空军1架运输机从成都某军用机场飞赴灾区。1架大型运输机在北京南苑机场,搭载由陆军第38集团军某工兵团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前往鲁甸灾区。

  陆军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驻滇外训分队2架运输直升机奔赴鲁甸,主要担负勘察灾情、救运伤员、投送物资、为后续空中部队开辟航线、选择机降点等任务。另有4架直升机也在到达灾区后展开救援。截至4日13时,已有军队和武警部队官兵5262人、民兵预备役人员1709人抵达灾区投入救援行动。

  中央财政

  紧急下拨6亿元

  记者4日从财政部获悉,为支持云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云南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6亿元。

  财政部表示,该笔6亿元资金用于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地震受灾人员医疗救治,遇难人员家属抚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抢修等。

  民政部网站4日发布消息称,民政部根据地震灾区需求,向云南省调拨3.346万顶帐篷、1万床棉被、6万件棉大衣、1万张折叠床、1万条睡袋、5000套折叠桌凳和50个简易厕所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帮助灾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震中龙头山:

  徒步十余公里才能艰难进入

  经过一夜大雨,鲁甸“8·03”地震震中龙头山镇迎来了久违的艳阳。震中昭通鲁甸县龙头山镇,许多房屋已变成废墟,剩下的一些也都残破不堪。

  地震发生后,距离鲁甸县城20多公里的重灾区龙头山镇道路多处塌方中断,4日上午道路基本抢通。为了保证伤员转运,优先放行救护车辆,大量救灾人员或背负或肩扛或用小车推行救援工具和物资,徒步十余公里进入重灾区。

  在鲁甸县城至龙头山镇的路上,大批村民正前往灾区方向。满头白发的侯兴田抱着一大包吃的,尽管满脸疲倦,他还是坚定地向前走着。他听说家乡地震了,昨天连夜从昆明往家赶。

  随着向灾区方向深入,沿路山体滑坡增多,路边甚至还有数辆被石块砸中的车辆。在距离龙泉中学两公里左右的路上,地震引发了巨大的山体滑坡,将道路完全阻断,大量石块和泥土甚至滚入河中。6台挖掘机和铲车正在全力工作:清理河道、重新铺设河岸。几名参与救援的人员告诉记者,眼下最大的困难就是道路阻断,“伤员出不来,物资进不去。”

  在车流和人流穿行的路上,有一名穿着白色背心的小伙子引人注目。小伙子名叫常道奎,并不是鲁甸人,但是他从3日下午就开着摩托车来到现场载人。他说,上午已经从灾区拉出两名伤员,还送了3名救援人员进入灾区。

  地震给这座河谷小镇带来的伤痛仍在持续。由于位于狭长的河谷边上,靠近山体一侧的房屋严重受损,不少房屋甚至完全垮塌。临河一侧的商户也全部关门,整个集镇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情绪,随处可见或头部受伤或腿部包扎的村民……

  龙泉中学的主教学楼4层墙体全部严重脱落,到处都是白色的瓷砖和灰色的水泥。

  步行了3个多小时,云南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海龙到达龙头山镇。他说,目前龙头山镇对帐篷、衣服、棉被、毛毯、水等迫切需要,镇里的粮食也很少。

  记者了解到,在转移安置群众中,搭建简易棚舍所需的彩条布(三色布)需求量大,市场供应困难,临时安置非常艰难。

  17时左右,抗震救灾指挥部传来消息,龙山头镇的自来水已经接通,目前已有5000余名官兵、2000余名干部进入灾区投入抗震救灾。在鲁甸县较大的集中安置点龙头山镇龙泉村已有救援力量2196人。

  官兵徒手挖出男童

  8月4日7点50分,云南公安消防总队特勤支队到达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运用搜救犬结合人工、仪器三合一的方式进行搜索,发现一名5岁男童被困废墟之中,由于不能采取机械作业,消防官兵徒手将孩子刨出。经检查,孩子只是腿部受伤,但情绪相对稳定。

  直击

  颅内出血伤员无法及时转运

  经过几个小时的徒步,新华社记者终于进入了鲁甸地震的震中区域———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4日凌晨,当地下起了暴雨,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带领的工作组在暴雨中开完了抢险救灾工作现场会,救灾情况不容乐观。

  记者在龙泉村灰街子小学旁边的一块空地看到,在空地上搭起来的几个帐篷里挤满了伤员,其中很多是重伤员。记者看到一个颅内出血的20多岁的年轻人,因无法转运出去而被紧急安置在帐篷内。记者了解到,当地帐篷、食品和饮用水等物资紧缺。

  暴雨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多,地面满是泥泞,很多受灾群众浑身被暴雨淋透,不少人在地上铺个木板坐下来。此时,还不断有重伤员送过来。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灾区伤员重伤的情况很多,但按现场的医疗条件只能做简单处理,药品也不够。像颅内出血这类重伤必须手术,但现场没有条件开展。

  鲁甸县公安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龙头山镇派出所已全部垮塌,有三名民警被埋。龙头山镇卫生院也全部垮塌,有7人被埋。

  夜已深,气温还在不断下降,绝大部分受灾群众在露天坐着。记者浑身也被雨浇透了,感觉特别冷。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群众光着上身在雨里瑟瑟发抖。

  分析

  伤亡严重3原因

  抗震性能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深度浅

  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记者从中国地震局了解到,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浅等原因,导致鲁甸地震伤亡严重。

  据了解,鲁甸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65人,为全省平均值的2倍,为人口稠密地区。当地经济水平不高,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房屋以砖混合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部分房屋以夯土墙承重且老旧,抗震性能差,这是导致人员伤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这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是典型的浅源地震,地表振动强烈。灾区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易发。

  救援工作4困难

  专业救援缺乏 生活物资缺乏

  伤员转运困难 道路抢通困难

  目前,地震灾区全力开展抗震救灾,救援工作面临四个方面的困难。

  昭通市委书记刘建华介绍,在各方全力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由于灾区道路受阻,加上持续性的暴雨,救援车辆和物资无法进入,救援工作目前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一是严重缺乏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设备,大量房屋倒塌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进行救援;二是伤员转运困难,因道路不畅通,大量伤员仍在重灾区转运不出去;三是抢通道路困难,道路不抢通救援工作推进难;四是物资缺乏,生活物资因地震被毁,而救援物资难进入灾区。  

  记者4日从中央气象台获悉,预计未来三天,云南鲁甸、巧家、会泽震区将多阴雨天气;鲁甸震区将有明显降雨天气,并伴有雷电。气象专家指出,降雨天气将对救灾救助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需做好防雨和防雷工作。

  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说,此次地震是近年来发生在云南省内最强的一次地震。截至3日24时,当地1级以上的余震已发生214次,其中2级以上的有19次,3级以上的有4次,4级以上的有3次。整个地震向西北方向分布,地震部门在当地监测到的最强的地震烈度达到9度,所以这是一次震级大、破坏力强的地震。目前国家地震局已组织20多名专家赶赴灾区。皇甫岗建议,一定要在当地建立强震监测台,同时还要高度警惕5级以上的强余震。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