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在鲁甸县龙头山镇一栋垮塌房屋旁搜救,一架直升机从空中飞过。 |
|
通往震中道路终于打通 8月6日,一名受灾群众正扛着背包通过新架成的龙泉河桥。 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咽喉桥”———龙泉河桥8月5日晚顺利架成,这标志着鲁甸地震发生后一直中断的通往震中的道路终于打通。 鲁甸地震发生后,龙泉河桥垮塌,致使灾区与外界的联系中断,救援人员只能徒步进入灾区,大批救援物资被堵在途中。 |
|
8月5日,牛栏江堰塞湖水位仍在以每小时30厘米的速度上涨。 |
截至6日10时30分,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589人死亡(其中:鲁甸县504人、巧家县72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9人失踪(巧家县9人),2401人受伤。 鲁甸一村落被“淹没” 50余人被埋 道路破坏严重 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的甘家寨组一居住点在地震时被垮塌山体整体掩埋,龙泉村村主任6日表示,有50多人被山体完全“淹没”,目前,武警官兵已经前往救援。 龙泉村村主任邵发平说,甘家寨分三个自然居住地,中间的一个被滑坡的山体吞噬,连同在山坡上摘花椒的以及在家中的,一共50余人被埋,据悉,村里其余的100余人已经转移。 记者了解到,因整个村庄被掩埋,救援工具的缺乏使得甘家寨的村民无法展开自救。而且通往甘家寨道路破坏严重,最早到达甘家寨的救援队因救援装备的缺乏同样无法展开救援。 被困67小时妇女获救 一名在废墟中被困67小时的妇女,于6日12时左右在鲁甸地震震中区域龙头山镇银屏村箐地社被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救出。 50岁的廖腾翠腰部和头部严重受伤,脸色青紫浮肿,左腿不能动弹,目前已被送往昭通市医院进行救治。 6日早上,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龙头山镇翠屏村排查时得知银屏村救援力量比较薄弱,随后13名队员分两组携带3条搜救犬重点排查银屏村在山上独立居住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其中一队在排查时听到微弱的呼救声,于11时50分左右发现廖腾翠被横梁压在废墟里。 土坯房垮塌后相对容易施救,只需搬开横梁和废瓦片,十几分钟后廖腾翠即被救出,队员们赶紧给她喂了水。因为太阳毒辣,队员们蒙上她的眼睛,用反光遮阳布裹住她上身,用救援绳做了一个简易担架,走了4公里山路后用大卡车将廖腾翠运下山。14时25分左右,廖腾翠被送往昭通市医院接受治疗。 此前,5日17时左右,八宝村一位76岁的老人被消防官兵救出。一个半小时后,同村一位88岁的老人被成都军区某部救出。 官兵“浑水泡面”属实 在媒体报道鲁甸地震救援人员因缺乏净水,不得不以浑水泡方便面之后,另有媒体认为“浑水泡面”不实,更有人直指“宣传造假”。真相究竟如何?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浑水泡面”一事属实,为当地群众在给养难以进入震中的救灾初期给救灾人员送上的热食。而随着道路逐步打通,救援人员和当地群众目前生活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 引发质疑的“浑水泡面”图片拍摄于8月4日的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地震发生后,这里聚集了来自解放军、武警、边防、消防、特警等多方救灾人员,龙泉中学老师和部分村民也留在这里当志愿者。那一锅带着泥沙的水,正是志愿者为救灾人员烧的。 这些从自来水管接出的水因为掺杂大量泥沙而颜色浑黄。所幸,这种状况在龙泉中学救灾点并未持续太久。志愿者蒋虹秀说:“4日早饭和午饭的水都是浑的,到了晚饭时就有从外面拉进来的干净水了。” 从4日晚上起,后勤物资陆续进入,各救援部队和灾区群众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快!快!快! 17名官兵4小时徒步运送 拯救婴儿艾明熙 陆军第14集团军某旅机枪连副连长任远扬满头大汗,顾不上山坡上花椒树的尖刺,一路猛冲。在他怀中,只有8个月大的男婴全身滚烫,头上的纱布已被鲜血染红。 5日,按照上级进村入户、搜救不留死角的要求,任远扬和16名战士进入大山深处的龙头山镇银屏村搜救,发现三名重伤员必须立刻下山救治:村民刘美花头部出血、右手骨折,她8个月大的儿子艾明熙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被挖出后头部受伤、一直昏迷,当天早上开始持续高烧。还有一名妇女因腰部受伤无法动弹。 “解放军,孩子的命就指望你们了,快救救他!”年轻的母亲泣不成声。任远扬迅速组织大家用竹竿和绳索制作简易担架,将两名妇女固定好,然后用毯子将孩子小心地包裹起来,抱在怀里。 “16人分为2组,每8人负责一个担架,4人抬、2人在两边保护,孩子由我负责,出发!”上午9时许,一场与死神的竞赛拉开帷幕。 任远扬心里默默计算着:银屏村距龙头山镇有18公里的山路,由于地震造成塌方,许多地方还要绕路,就算轻装简行,按正常行军速度至少要5至6个小时,但孩子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扔掉土木工具和不必要的物品,只留下水壶,全速前进!”一边下达命令,任远扬一边联系旅指挥部上报情况。旅长张体任立刻答复:“我们负责协调直升机外送,你们尽快将伤员送到直升机降落点。” 为了降低快速行军带来的颠簸,原本由4人抬的担架变成了8人抬。山路绝大部分有坡度,一些地方甚至超过30度,老兵们主动走到担架靠下坡的一边,因为这一侧需要持续托举才能保持平衡。 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布满尖刺,在官兵的脸上留下道道血痕。1997年出生的新兵李宏强的手掌不慎被扎破,鲜血直流,但他坚持不肯包扎;上等兵李安义左手脱力使不上劲,依然不肯休息,又换到右边继续……17名官兵埋头前行,只想能走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出发后一个半小时,官兵们不得不停下脚步:道路被山体滑坡完全摧毁,一边是悬崖,一边是不停掉落的滚石,已经无路可走。任远扬立刻带着中士冉启健和下士谭胤在前面探路。他们3人不仅是队伍中仅有的党员,也是服役时间最长的老兵。 一个方案迅速形成:个子矮的战士半跪着前进,尽量降低高度,个子高的战士高举双手托着担架,从滑坡区域上方的山坡绕行通过。这样的地形他们经过了10余处,尖石磨破了膝盖处的迷彩裤。 13时10分,17名官兵运送3名重伤员到达直升机降落点,医护人员迅速对小明熙进行救护。当听到3名伤员生命体征平稳后,17名官兵顾不上脱下被汗水湿透的迷彩服,拥抱在一起大声欢呼。 降落点附近的灾区群众听说战士们用4个小时将伤员从银屏村徒步送来,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68岁的老人张进说:“只有解放军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险!险!险! 官兵冒险搬运炸药 村民紧急撤离险区 牛栏江堰塞湖随时准备爆破 6日下午,天空不时下起细雨,曲靖会泽县牛栏江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 在300米长的堰塞体上,25名部队官兵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正在紧张搬运炸药;堰塞体后15公里长的堰塞湖沿岸,老少村民带着简单的家具正忙着向山上转移。 正在带领战士搬运炸药的武警某部向政委说,炸药全部搬运到位后,将由水电部队来负责具体的安放和爆破,爆破时间由云南鲁甸“8·03”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达。 居住在堰塞湖沿岸的村民也忙碌不已,他们正紧急撤离水边危险区域:有的村民挑着家具,有的村民扛着电器,有的村民背着日常用品…… 记者在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委会新田村民小组看到,几个村民用背篼背着日常用品往山腰上搬。村民张国强说:“我们村小组已经被淹了8户,还有不少村民的房子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大家只能搬点简单的家具,一点一点地往坡上转移。” 会泽县水务局局长邱光良说,截至6日16时,堰塞湖水位高程已经达到1174.73米,离堰塞湖体最高程仅剩41.3米,堰塞湖长15公里多,面积有49平方公里,已淹没1350多亩土地,92户房屋倒塌,目前来水量每秒为195立方米,水位仍在继续上升。 会泽县县长梁志强说:“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沿江村民的房子面临被淹威胁,需要转移安置的群众在不断增加。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转移江边的群众。” 图文来源:新华社、央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