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释放“新常态”下经济新活力

  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高端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着力点。图为南部商务区夜景。(胡建华 摄)

  到2020年,城市经济更富活力。亚太国际门户功能更加突出,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作为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加速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总量和质量同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综合竞争力位居同类城市前列。

  ———《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        

  本报记者 余晓辰

  适应增速换挡期

  着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异常严峻复杂,关于中国经济现状和走势的担忧不断升温。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换挡期,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经济新常态轮廓渐渐清晰。

  今年经济“赛程”过半,宁波交出了一张给人以信心和温暖的“中考”成绩单。上半年,宁波经济运行呈现稳中缓升、回暖趋好态势,6.7%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一季度0.7个百分点,回升速度明显快于全省、全国平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稳中也有忧、稳中也有险。“比如,内外需求拉动不协调的问题,行业经济效益不均衡的问题,经济增速换挡对财政、企业和居民三大收入的影响问题等等。”《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起草小组成员、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刘兴景指出。

  从产业结构看,宁波产业以临港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而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较为缓慢,总量还不尽如人意。从要素资源看,中心城区规划范围的312平方公里内可供建设用地已屈指可数,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也日益显现。从生态环境看,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和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大。

  从城市功能看,中心城区经济功能还不够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县强市弱,城市的特色和品位需要进一步彰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来推动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要素资源集约利用、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新常态,标志着宁波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未来6年,在着力寻找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间的黄金平衡点中,宁波将全力追求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不留后遗症的发展,从而再现新亮点,再展新画卷。

  吸引高端要素集聚

  启动中心城市主引擎

  城市是人类居住生产的适宜地区,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统计显示,城市化率一旦超过50%,城市化将成为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据测算,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拉动1.8个百分点消费、3.7个百分点投资;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将带来10万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那么,城市化本身的引擎又是什么?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为“主引擎”。“过去,宁波的发展得益于发达的县域经济,‘县强市弱’一直是宁波的短板,要创新发展新优势,就必须向城市经济转型。”刘兴景指出,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就是要改变宁波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市域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中心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等“短腿”现象。 

  《决定》起草小组成员、市发改委规划处何竹明认为,发展城市经济,必须要有空间载体来支撑,强化重点区块的功能。“从这一点上看,科学合理的功能区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决定》,我市将加快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姚江两岸、空港经济区等综合经济功能区的开发步伐。与此同时,推进环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南站枢纽综合服务区、宁穿路商贸区等特色高端功能区块和县(市)区特色功能区建设。

  “没有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也就没有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何竹明指出,唯有让中心城区释放出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才能强化我市总部经济、信息集散、高端服务、创意创新等功能,增强中心城辐射带动力,进而提升宁波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功能。

  与此同时,推进战略性功能区产城融合,提高副中心城综合承载力和建设品位也将齐头并进。“宁波战略性功能区的发展,‘城’滞后于‘产’。”刘兴景指出,合理规划建城规模,统筹优化产业区、居住区、商贸区等布局,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用创新为经济转型破题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有利于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工业经济较强,而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相配套的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非银行类金融服务业的占比,与杭州等城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何竹明指出,宁波在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中介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发展空间还很大。

  宁波将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能级。大力发展积极培育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增强国际开放门户功能。

  “新产业成长速度较慢,传统产业开始向外转移,产业更替升级的平衡点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形成产业空心化的风险。”何竹明指出,作为实体经济的主要支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根据《决定》,我市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新材料为突破口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优势制造业向都市型工业转型,融入科技、创意、时尚、环保等元素,不断提高设计、品牌和营销等环节的附加值。

  《决定》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和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大力培育各类创新企业、平台和载体。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实施“3315计划”等人才工程,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开展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完善科技市场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商业化、产品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