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决战三季度 冲刺四季度 力争利用外资新跨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戮力同心,开创外资量质齐升新局面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

  中信戴卡宁波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8亿元,产品主要提供给宝马、奥迪、丰田、克莱斯勒、本田等中高端汽车生产商。图为公司员工正在测量轮毂螺旋孔。(徐能 摄)

  本版撰文 俞永均  彭依婷  何志超

  在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等三大动力驱动下,我市利用外资驶上增长快车道。来自市外经贸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2个,总投资77.2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合同利用外资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完成评价目标进度的58.9%,争取目标进度的54.7%;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完成评价目标进度的66.2%,争取目标进度的59.6%。

  尽管今年利用外资各项指标表现不错,但要完成年初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的争取指标,仍需各地和各级部门加倍努力,攻坚克难。从当前国内外形势来看,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力促一批外资大项目落地开工,特别要精心抓好浙洽会签约外资大项目跟踪推进工作,为确保实现利用外资“全年红”作贡献;

  二是扎实开展2014年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力促投资环境再提升和一批外企再增资;

  三是认真组织欧美宁波周等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引进一批外资大项目,为明年利用外资工作打好基础;

  四是联手推动重点优势产业国际招商促进计划再落实,特别要在拓展高端制造业利用外资方面有突破,进一步发挥利用外资对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五是加大重点开发区域利用外资工作力度,特别是重点抓好中国宁波意大利产业园、新加坡宁波现代创新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力促一批国际化合作园区有新的进展,使我市重点开发区域继续发挥利用外资主力军作用。

  为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外资目标任务,形成比学赶超、互取所长的招商氛围,昨日,市政府专门举行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动员会暨外资大项目推进会,各县(市)区和部分重点开发园区交流了外资引进和国际招商的经验及创新做法。现摘录部分发言单位(含书面交流单位)的主要做法,希望能给各地和相关部门以借鉴,努力开创我市外资量质齐升新局面。

  宁波杭州湾新区:

  多产业招商齐头并进

  今年1至7月,新区合同利用外资3.2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完成市里下达目标任务的64.4%;实际利用外资2.61亿美元,同比增长56.02%,完成市里下达目标任务的104.4%。

  【主要做法】

  围绕主导产业,加快突破产业外资招商。今年以来,新区汽车产业招商持续发力,总投资190.6亿元的上海大众扩建项目签约并开工建设,吉利完成注册资金1280万美元的设备采购项目工商登记,车用新型环保材料产业化等汽车项目稳步推进。生命健康产业招商成效显著,康龙化成生命科技产业园项目上个月签约,该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预计全部运营后将集聚约5000名中高端科研人员。

  服务重点企业,主动推进外资并购。今年,新区两大外资并购项目引人注目,其中,联合利华以18.2亿元收购沁园集团55%股份,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增持库柏(宁波)电气有限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升至80%。

  加强整体谋划,积极搭建招商平台。根据“2+3+1”产业定位,梳理目标客户,实行精准化招商。加强活动策划,举办了新材料、汽车后服务和通航产业等三个产业论坛,积聚招商目标客户。

  【引资打算】

  下半年,新区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优质项目吸引外资企业关注,做好“以民引外”文章,同时加强与各级商务、外事、驻外机构以及外资密集区域的联系,多方挖掘外资项目信息。具体措施包括:继续深化汽车产业链招商,全力推进航空产业招商,聚力推进高性能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招商,加快推进生命健康产业招商,推进智能产业、电子商务和进出口加工区招商。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产业集聚区):

  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和财富管理岛

  今年1至7月,梅山产业集聚区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9家,企业增资9家,合同利用外资6.69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12.7倍,完成市里考核任务的446%;实际利用外资8543万美元,同比增长60%,完成市里考核任务的85%。

  【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梅山产业集聚区围绕加快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岛、千亿级财富管理岛、国际化蓝海休闲岛”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外资企业招商和外资大项目引进。

  积极推进重大功能项目。部署开展“重大项目攻坚”活动,按照抓投资梯度管理模式,针对重大外资项目制订推进时间节点计划,明确管委会领导联系责任制,对存在困难的项目进行专题协调解决。同时,围绕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加快推进相关配套建设项目的引进。

  围绕类金融业态创新,引进外资基金等创新业态。前7个月,集聚区新引进类金融企业302家,注册资金438.3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8家融资租赁公司增资,合同利用外资1.69亿美元。

  优化外商投资服务环境。建立重点外贸、外资企业服务与联系机制,推出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员制度,通过遴选一批青年干部挂职锻炼的方式,对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先期介入、上门指导,提供一站式跟踪代办服务。

  【引资打算】

  下半年,梅山产业集聚区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功能项目落地转化,全年确保进口汽车3000辆。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督促各责任单位对各自联系的外资重大项目中存在的突出难题进行专项破解。同时,积极推进类金融产业创新,着力挖掘外资新增长点。

  北仑区:

  引进外资力促区域经济提升

  1至7月,北仑区合同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完成市里评价指标的101.6%;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完成市里评价指标的79.2%。

  【主要做法】

  突出三产招商重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立足改变区域临港大工业发展过于依赖资源的状况,突出抓好物流、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招商。今年以来,全区新批的17个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中,有15个是现代服务业项目。

  拓展引资渠道,破解要素制约难题。前7个月,通过现有项目再投资、并购、外方股东贷款等方式,引进外资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

  深入开展“以民引外”工程。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今年已促成继峰汽车零部件与日本丰田、申洲针织与全球500强企业美国艾利丹尼森展开合作。

  狠抓项目服务跟踪,加快推进已落户项目开工建设。近三年来,北仑区出让的工业地块按时开工率在95%以上。

  【引资打算】

  接下来,北仑区将以“龙腾工程”、“鸿鹄计划”企业为重点,通过走访了解企业经营中碰到的困难,努力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土地、技术等要素性难题。认真梳理审批、服务职能,逐步推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为外商营造优质服务环境。

  江东区:

  借核心城区优势引资扩量提质

  1至7月,江东区合同利用外资5.81亿美元,同比增长36%,完成市里考核指标的166%;实际利用外资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9.1%,完成市里考核指标的117%,绝对值居全市第三,增幅居全市第二。

  【主要做法】

  深化外资招商工作理念和思路。面对江东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趋势,努力发挥核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功能优势,以高端商务楼宇、重点平台和城市综合体为主阵地,积极引进金融服务、现代商贸、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企业。

  完善外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了由7个街道、20余个部门及相关商会、协会等组成的外资招商工作网络,主动深化与东部新城“三大中心”、和丰创意广场等市级大平台的联合招商机制。

  创新外资招商工作方法和载体。在去年全市首创服务业招商产业导向目录的基础上,今年又发布了外资招商重点产业、企业、项目名录,编制了楼宇招商地图。

  【引资打算】

  进一步突出外资招商重点。重点锁定海洋经济、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专业服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产业,加快浙洽会外资签约项目转化落地,同时依托宁波中心、宏泰广场和城市之光等城市综合体开展“二次招商”。进一步拓展外资招商工作载体。加大对外资企业服务力度,深化“六个一”招商服务机制,把“专家式服务·智慧型招商”打造成金字招牌。

  江北区:

  “美丽新江北”引领外资上台阶

  1至7月,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个,合同利用外资4.04亿美元,同比增长297.9%;实到外资2.37亿美元,同比增长79.2%;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8.7%和118.3%,增速分列全市第2位和第4位。

  【主要做法】

  深化招商一号工程认识,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提速提质。区委、区政府明确,招商引资是加速江北发展、实现美丽品质新江北的一号工程,在招商体制、机制、力量上进行创新和加强。

  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宽招商平台。今年以来,江北区主要领导带队,组成招商小分队,拿着详细方案上门拜访意向客商,针对性推介重点项目,招商效果明显。

  【引资打算】

  组建绿色小组。指派区府办一名副主任担任绿色小组组长,发改、属地街道为组员,对外资大项目前期对口进行协调、服务,绿色小组项目服务情况定期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搭建绿色平台。针对项目开工或开业前审批环节多、情况复杂等问题,组织与项目有关的职能部门统一上门服务。

  打通绿色通道。为加快外资项目备案,江北区和市职能部门联动,对由宁波备案初审的项目,市、区各一个工作日办理完结。

  余姚市:

  以中意产业园为抓手破题产业招商

  1至7月,余姚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8个,合同利用外资3.88亿美元,实到外资1.91亿美元,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增长5%和23.7%。其中,新批先进制造业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1.93亿美元。

  【主要做法】

  完善政策,注重导向引领。去年起,每年安排2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招商引资工作,对未完成内外资考核目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年终不得评为综合类先进集体。

  积极探索,破题产业招商。今年6月,中国(宁波)意大利产业园正式落户余姚滨海新城,该产业园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命健康、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其中启动区5.6平方公里,目前首批10个项目已签约,总投资5.02亿欧元。

  【引资打算】

  加快中意产业园建设。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生态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坚持规划、招商、服务三手抓,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城联动的新城总体规划,促成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同时,抓好重大招商项目的转化和谋划。

  海曙区:

  “引大选优稳强”夯实国际招商

  1至7月,海曙区新批外资企业15家,合同利用外资2472.6万美元,同比增长341.2%;实际到位外资11933.4万美元,同比增长17倍。

  【主要做法】

  健全机制,强化招商合力。由招商部门牵头对全区招商资源进行排摸录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对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进行微调,进一步弱化规模指标,强化产出指标。

  整合资源,搭建外资招商平台。开展“五库一平台”建设,加大项目规划、设计,包装推出一批外资招商载体。

  多管齐下,拓宽外资招商渠道。充分动员各商会、招商顾问力量,以商引商。

  【引资打算】

  进一步加大外资招商力度,用好鄞奉路滨江商务居住区等重大功能性板块的开发契机和招商资源,力促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强化跟踪服务,着力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转化。

  奉化市:

  两个百亿级大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上半年,奉化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同比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5%。

  【主要做法】

  持续提升投资软环境。推行审批代办制度,加快推进外资项目落地建设。对企业引进的优秀创业创新团队和各类人才,在住房、就医、就学等多方面提供保障,营造爱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借势借力招引大项目。今年“两会两展”期间,奉化两个百亿级大项目在全省重大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目前,总投资500亿元的宝能国际海湾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方———深圳宝能集团已组织团队进驻奉化,总投资300亿元的松岙凤凰城项目启动区块的905亩土地已获得用地批准。

  【引资打算】

  加大对项目推进的保障力度,对每个在谈、在建外资大项目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服务制。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充分利用奉化融入宁波核心都市区的“同城效应”,将外资后发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现实优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