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关注“8·15”日本投降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铭记8·15

让正义和平的阳光普照世界

  8月14日,在台儿庄大战遗址的弹孔墙前,参观者献上一束黄花,寄托哀思。(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同一段历史,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色彩,然而,对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正义与和平是它永恒的底色。

  这一天的东京,正午时分,广播里传来日本裕仁天皇严肃而拘谨的“玉音”。“终战诏书”令东京市民如梦初醒,抽泣声、嚎啕声、呼天唤地声冲破城市的溽热氤氲。

  这一天的重庆,难得的晴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欢呼声响彻大街小巷;当夜的延安,火炬通明,一个卖水果的小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只一只地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

  69年后,再度回望“8·15”,历史的记忆仍如此鲜亮。自那日起,亚洲各国从日本军国主义的奴役中获得解放,人类从数千万生灵涂炭的仇杀中得到解脱。自那日起,积贫积弱的亚洲走上了民族独立与繁荣发展之路,而“8·15”正是这所有一切的原点。

  然而,今日之亚洲,“8·15”的正义和平之光不时被阴霾遮掩。一些人以“终战”回避战败,刻意否定、曲解历史;一些人怯于为战争罪行反省道歉,却勇于向战犯公然致敬;一些人蠢蠢欲动,对“复兴”军事强国之日本念念不忘…… 

  铭记“8·15”,勿让正义与良知在历史传承中变成断线的风筝

  战后近70年,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记忆却越来越模糊和扭曲,那些把日本殖民入侵篡改为“进入”、将远东法庭的正义审判歪曲为“胜者对败者的审判”的教科书正进入越来越多的日本校园,那些借“拜鬼”进行政治投机与右翼宣示的政客正得到越来越多日本国民的宽谅,正义与良知的传承在日本社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断线”风险。

  去年8月15日,安倍打破日本内阁近20年在战败日表示继承“村山谈话”的惯例,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加害责任”和战后日本的“不战誓言”只字不提。12月,安倍又一意孤行参拜靖国神社,成为7年来首次“拜鬼”的日本首相。

  安倍的想法在日本并非声孤和寡。否认、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倾向正在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知识分子、遗族等社会层面蔓延。现在的日本,以安倍为首的战后一代已成政治主角,如果他们不能从社会与先辈那里获得正确的历史记忆,“侵略定义未定论”“慰安妇必要论”“南京大屠杀虚构论”之类的谎言谬论便有大行其道之机。

  铭记“8·15”,国际社会当积蓄起维护正义与和平的更大力量

  日本政坛右翼势力不断膨胀,日本社会右倾化思潮日趋泛滥,美国难辞其咎。

  在战后改造日本的过程中,美国并未严格执行《波茨坦公告》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之宣示,出于一己私利强化日本保守势力,放弃对日本天皇的战争追责,无条件赦免甲级战犯,解除对二战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整肃”,正是这些人后来重返政坛,成为日本右翼的主力……

  如今,出于“亚太再平衡”考量,美国对安倍政权增加防卫预算、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一系列冒险主义行径采取支持、欢迎的态度,这无疑又进一步助长了日本右翼的气焰。

  国际社会不应忘记对纳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的教训,不应忽视安倍试图为太平洋战场上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正名的危险,世界应合力促使日本进行深刻的历史反省,避免其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历史已无数次证明,对正义与和平的任何懈怠,终将造成对自己的严重伤害。

  铭记“8·15”,厘清亚洲安全困惑,看清未来和平方向

  当今亚洲,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快速发展,地区力量对比进入“错肩时刻”,地区各国关系进入敏感复杂的“调适期”,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动与调整,找准各自战略定位,事关亚洲稳定与繁荣。

  是曲解历史,以一战前的德国对照和平崛起的中国;还是以史为鉴,对安倍政权重整军备、撕破“和平宪法”的行径保持警惕?

  事实上,国际社会已对安倍的危险有所警觉。美国《时代》周刊指出,在安倍执政下,日本正扩张自己的军事影响,梦想建立一种“新的世界格局”;《华尔街日报》则干脆将安倍称为“亚洲最危险的人物”。

  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渲染亚洲紧张,以所谓的“自由繁荣之弧”制造亚洲分裂,以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为武力解决冲突寻找借口,安倍梦想的“新的世界格局”的实质是对战后体制的否定。安倍的危险恰在于,其政治右倾与推动日本“军事正常化”的野心,威胁亚洲和平稳定,对此,国际社会应警惕日本重蹈历史覆辙。

  纪念“8·15”,更觉和平之弥足珍贵。

  新华社记者 郝薇薇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