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巷

宁波北部崛起活力新城

  耕民公园
  环城北路
  农房两改样板村万安庄村
  村落文艺汇演
周巷全貌

  宁波北部,慈溪西部,正快速崛起一个现代化活力四射的新城。

  周巷,2010年底列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2011年“加盟”宁波市卫星城。去年5月14日,毗邻的天元镇并入周巷镇,使这个卫星城面积扩至82.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1.2万。

  在各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周巷镇开始了城市框架渐次铺开、产业与城市加速融合的蜕变之旅。

  历经3年建设,一个新型小城镇已初具雏形。围绕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周巷镇累计投资65亿元,实施了99个重大工程项目,逐渐完善的商业配套和公共文化生活设施正在彻底改变周巷居民的生活方式。

  在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进程中,周巷通过推进“特色家电产业基地”、“古旧家具集散中心”建设,成为杭州湾南翼的现代家电新城。

  【一把手访谈】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融合发展,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互动发展,经济社会与民生事业协调发展,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同步发展。

  “周巷的快速发展受益于‘四大战略’的驱动。”慈溪市委常委、周巷镇党委书记傅贵荣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周巷紧扣这四项战略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统筹安排城乡开发建设、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

  傅贵荣告诉记者,周巷工业已经高度集聚,近3年打造了镇东、镇西、镇北等5大特色产业平台,总面积678公顷。“全镇工业产值的85%都集中在这5大产业集聚区。”周巷工业由此加速转型,产业功能区提质发展步伐加速。近3年来周巷镇的技改投入超过1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下半年综合商贸城、朗廷五星级酒店也将相继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体和嘉悦广场正快速抬升周巷服务经济能级,一边工业集聚,一边第三产业崛起的格局让周巷经济突飞猛进。

  “旧城改造不能拆掉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傅贵荣说,“造”新城易,“孕育”新城难。周巷致力于探索老城改造与新城开发的互动发展新路。近两年,周巷“退二进三”改造旧城,累计改造面积达73.3万平方米,拆违45万平方米,是试点前5年总和的7倍。绿城、银亿等开发的高档住宅开始在小镇落地。规划的2平方公里新城紧依老城,将打造成“慢生活”的休闲小城。“我们将采用中西合璧的民国式建筑风格,要达到‘年轻人觉得时尚,老年人觉得怀旧,中国人觉得是外国的,外国人觉得是中国的’效果。”傅贵荣说。

  一手快速发展经济,一手抓紧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促进经济社会与民生事业协调发展。镇里投入4000万元,用两年时间将辖区所有的教育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现已基本完成。镇中心小学迁建、镇中心幼儿园、天元实验幼儿园等工程将累计投入1.4亿元。“教育要荫庇子孙后代,多大的投入都不为过!”傅贵荣说。同时,周巷镇还投入1.5亿元提升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硬件,将住院床位从200张增加至500张。

  创新是城市化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原先我们是乡镇,现在变成卫星城了,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傅贵荣说,2012年底,周巷镇成立了宁波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土地储备分中心,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融资平台。同时周巷镇较早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农业合作社抱团经营,增强农户抵御风险能力。

  傅贵荣介绍,目前,周巷镇正在探索公共安全管理的网格化,实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员、平安建设员、消防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安全生产监督员、和谐促进员“六员合一”,通过把分散信息采集条线重新整合,确保对基层各方面隐患第一时间得知、及时处理。

  特色产业 新框架辐射50万居民

  古旧家具行业是原天元镇远近驰名的招牌产业,已经有40年的历史,随着天元并入周巷,这个当地的“老字号”也纳入特色产业发展框架,今年迎来全面升级。一个总投资15亿元的天元古旧家具文化产业园已明确初步投资意向,其中,天元古旧家具街项目已经开工。该项目最终将打造成集古旧家具销售、展示以及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让文化产业“老树”发新芽。

  “天元古旧家具”的蜕变是整个周巷产业更新换代的缩影。自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以来,该镇先后建成镇东、镇西、镇北等5个工业集聚区,总面积达678公顷,集聚了全镇85%的工业产业,并形成了以小家电、古旧家具、汽配轴承、无纺化纤、休闲食品、文体用品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目前,周巷招商形势一片欣欣向荣。投资2.6亿元的余慈物流现代供应链仓储配送中心已经开工建设;进口大众4S店开始试营业,规划中的汽车4S店集聚区项目正抓紧洽谈;台州银行和光大银行2家一级支行也先后开业。

  通过5大工业集聚区建设以及中国食品城迁建、大型商业综合体引进等工作,周巷镇将对低塘街道、朗霞街道、小曹娥镇、长河镇等近14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近50万人口形成辐射效应。

  “慢生活” 新体验打造休闲小镇

  在周巷·嘉悦购物广场的工地上,一座大型商城在市民眼中逐渐清晰起来。这个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项目被坊间称为“周巷银泰”。它将是周巷镇首个投入使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建成后,周巷居民将在家门口感受中心城区居民的购物体验。

  继嘉悦广场之后,一批具有现代城市服务功能的项目也将陆续面向公众。投资10亿元的朗廷五星级酒店将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新城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即将动工建设,“慢生活休闲小镇”雏形初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周巷正掀起新一轮城市化发展高潮。按照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该镇未来三年计划实施104个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35.7亿元,着力把周巷打造成为杭州湾南岸现代化活力新城。

  与此同时,旧城城市面貌不断翻新。三A·汇景园、金府华庭等一批现代居住小区相继建成交付;投资800万元完成市场新村(二期)改造,改造旧房面积近4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完成兴业路、329国道周巷段、环城北路三条主要道路的街景立面改造;新增停车位491只,新建和改造公厕13座;改造提升周巷菜市并创建成为省级文明示范市场。

  教育优先 新思路提升“民生比重”

  两年前,周巷镇中心幼儿园从旧城迁出,留下一块区位优越的开发宝地。但谁也没有料到,看重这块宝地的企业全都吃了镇政府的“闭门羹”。最终,在经济效益与民生事业之间,周巷镇选择了后者,把这里改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乡镇级图书馆。该馆自去年10月份开馆以来,凭借2.83万册次的图书借阅量、1.09万人次的读者借还量、1804张读者借阅卡办理量在宁波市镇级图书馆中遥遥领先。

  教育优先,是周巷镇在发展民生事业中探索出的新思路。占地57亩、总投资1亿元,按照36个班级规模设计的新的镇中心小学即将投入使用。

  3年来,周巷镇在民生领域投入的资金超过15亿元。除了教育领域,该镇还投资1500万元实施4个公园改造,并建造起可容纳千人的镇级体艺馆。在不断完善教育、卫生、金融、文化、产业等城市功能的过程中,周巷镇向周边区域的集聚辐射效应逐渐凸显。

  新机制 令小城市发展如虎添翼

  城市框架合理铺开,工程项目一一上马,几乎所有周巷人都感受到周巷镇在这3年间的惊人变化。而这一切,离不开土地要素的充分保障。周巷镇充分利用卫星城市试点的机遇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在宁波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土地储备分中心,3年累计盘活存量土地1733亩,为小城市发展铺平了道路。

  周巷镇还在宁波市率先启动了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通过农户土地经营权证量化入股,探索建立固定包底回报与二次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机制。

  周巷镇还首创“圆桌夜谈”工作机制,为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搭建了新平台。上半年,该镇累计开展“圆桌夜谈”2796次,走访群众3.9万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逾1.3万条次,解决环境、民生、发展等领域实际问题715个,已发放民情联系卡逾4.7万张,并在慈溪市得到推广。

  今后,周巷镇将大力推进公共安全网格化建设,努力完善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强化城市管理创新,全面推进“八大整治”专项行动,并探索建立智慧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完成由“镇”到“城”的角色转换。

  撰文/余方觉 成美玲 陈琳燕

  供图/周巷镇政府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