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绪忠)“公司在银行历时两年的帮助下顺利渡过难关。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信用的价值!”近日,我市某水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2012年初,由于该公司担保的一家纺织企业破产,导致公司承担合计近5000万元的代偿责任,企业面临经营困境。鉴于该公司历来信用记录良好,企业主经营能力强,有一些银行同业纷纷在贷款到期后不续贷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顶住压力,在原来授信余额7500万元的基础上,新增1000万元额度。目前,该公司已将担保债务全部处理完毕,维护了当地信贷环境良性发展。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在对困难企业帮扶行动中,努力将信贷资金投向长期信用良好、履约意愿强的困难企业。该行配合构建“失信债务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将信贷资源更有效地配置诚信企业,以维护金融市场体系健康运营。 根据客户的“失信”程度,该行通过下调客户信用评级结果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等方式,动态反映客户风险状况,为信贷资源有效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建立信贷禁入的“防火墙”。在新建授信关系客户的贷前调查中,企业历史履约情况作为该行重点调查内容之一,通过审查借款企业、担保企业在监管机构所共享的征信系统中的信息,以及高管、股东、法人代表等信息,判定其是否与失信客户、“老赖企业”等存在关联,资信不良的企业或关联企业被禁止信贷准入。 “对于有能力还款,但通过转移资产等手段拒不履行债务的‘老赖企业’,我们建议社会各界联合起来,按照‘三大公约’规定,健全、完善信用体系,实现征信体系对其准入运用,确保有限的信贷资源能更多地用于支持诚信借款人的经营发展,净化信用环境,努力构建健康的信贷环境。”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