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一景。 |
春节后,申洲公司为确保基础管理工作有新起色,特意从上海聘请了一名有着多年大型国企管理经验的高管挂帅企管,同事们亲切地称之为“上海老头”。接下来短短几天,“上海老头”从部门精益生产小组内精心挑选了5名精益生产员作为帮手,成立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6人企业管理办公室。自此,偌大的生产厂区随处可见他和他的助手们忙碌的身影。 在宁波申洲公司,我们染整部以坯布染色、定型整理加工为主,水、电、汽耗用量大。尤其令人头痛的是染色区染化料、助剂的大量使用,地面基本没干的时候。且机器零部件稍微有些小的渗漏都会造成染液污水横流,难以清理。这还不算,后道整理工序也不让人省心。高温定型机温度高,进布过程中衣毛飞扬,车间内必须保证随时清洁。地面还好清扫,庞大的机器和高达6~7米高的蒸汽管道清理难度极大。如果清理不及时,哪怕车间内迸发一星点火花都有可能酿成险情或不可预估的火灾。 针对这种情况,“上海老头”和他的助手们迅速制订了《染整部现场管理第一阶段(目视阶段)检查稽核方案第一版》。他们决定从最基础工作———目视化管理阶段入手。在企管办组织召开了各车间主任、主管级以上管理人员会议后,第一版稽核方案正式实施。根据稽核方案中的现场管理检查细则,企管小组要进行近20个车间每周1~2次的全面检查。 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企管小组小胡的电话,说他们已经到车间门口,让我陪同进行常规的现场检查。当我匆匆赶到车间大门口的时候,小胡以及另一位一同检查的同事小马已夹着文件夹早早等在那里。他们旁边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上了年纪的男人。想必这人就是公司外聘的“上海老头”了。虽然我早有耳闻,但这还是第一次见面。他看见我径直走过来,冲我微笑着点点头,感觉很是平易近人。我快步上前打招呼。小胡作了简单介绍之后,随即我们对车间开始全面检查。 走到大门边下班打卡机处,小马停住了脚步,眼睛紧紧盯在打卡机下方的墙壁上。小胡端起相机立马拍了下来。“你看,郑师傅,这是哪位员工随手刻的字。”我仔细一看,才看清雪白的墙壁上确实被员工用硬物刻了一个“早”字,字迹不是很深,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可能是员工排队下班打卡的时候随手划的。“这里要扣分了。”小马笑着对我说,“不符合检查表中第三项‘7S’管理的第3条规定,在墙体乱写乱画。这要马上整改,虽然问题不大,但员工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问题会越来越多。”小马边说边低头在检查表上快速记录着。我连忙点头表示赞同:“是的,马上安排整改!” 随后,一路检查到了包装组。在一辆堆满带子的方车前,走在前面的小胡似乎发现了什么。他弯下腰,头部尽力向方车底部前倾,脸几乎贴着了地面。然后他指着方车脚轮扭头冲我笑了:“郑师傅,您看,这脚轮上缠了一些纱线,如果不提早清除的话车轮运转就会很困难,员工工作起来费劲,而且时间长了车轮容易损坏。”看来,不但小马眼尖,小胡也是心细如针。紧跟在后面的班长马上叫来了包装组长。包装组长二话没说,当场拆掉车轮进行清理。“上海老头”一言不发,一路跟着,不时环顾四周。 隔壁一幢楼是仓库。货架上、仓位内摆满了待用的纱支。没走几步,小马将眼光锁定了一处高高的托盘架,好像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她几步迈近托盘,踮起脚尖,一边一手抓着周转箱边沿,一边招呼小胡:“这里一只箱盖未盖,还有一张糖果纸……”话音未落,仓库组长不高兴了:“像你们这样检查扣分,那我们生产还怎么做,每天就抓卫生摆放好了!”“上海老头”看了一眼仓库组长,心平气和地说:“我们现在执行的现场管理稽核第一版其实是最简单、最容易改正的问题,如果连这些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到,那么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最佳服饰运营商’的宏伟愿景又如何去实现呢?”“上海老头”音量不高,但一番有理有据的话说得仓库组长哑口无言。 从现场管理到危险化学品管控,再到机械点检保养、中水回用……“上海老头”和他的助手们的辛勤工作让同事们从开始时的不理解,转变成现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现在,“上海老头”这个称呼俨然成了一线员工对这位上海来的企管领导最亲昵的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