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的酷渔滥捕以及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正让东海这个“蓝色粮仓”的鱼虾日渐稀少,资源濒临枯竭。面对“东海无鱼”危局,渔民普遍忧心忡忡,却又徒叹无奈:你不捞,别人也会捞,捞光了,要死大家一起死。 手指宽的带鱼、铜钿大的鲳鱼……即使在保护鱼虾繁衍生息的休渔期,菜市场里还是能见到小得可怜的“鱼子鱼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人抱着“不捞白不捞”、“要死大家一起死”的放任心态,对渔业资源索取有份而保护无责,给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带来不小难度。 如此,“东海无鱼”必然成为“公地悲剧”的又一典型例证。15、16世纪的英国,草地、森林、沼泽等属于公共用地,耕地虽有主人,但庄稼收完后,也要把栅栏拆除作为公共牧场。因对外贸易兴盛,英国的养羊业飞速发展,牧民纷纷把羊群赶入公共草场放养。不久,“公地悲剧”出现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牧民纷纷破产。 “公地悲剧”的可悲之处在于,每个牧民都从一己私利出发,毫无节制地选择多养羊以获取更大收益,宁愿付出草场荒漠化的代价。“东海无鱼”危局与之何其相似!当渔民们只想着“造大船、闯大海、发大财”、“能捞一把是一把”,对海洋资源的休养生息和可持续发展漠不关心时,除了走向“一起死”的绝境,还有啥“活路”可言?破解“东海无鱼”危局,任重而道远。当务之急是,想好办法、下大力气,破除这种“要死大家一起死”的短视思维和无奈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