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峰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通讯员 翁恩锋 桃源小区,这个原本“消防车开不进、120急救车开不进”的小区经过半年多的停车位改造有了大变样:绿化几乎没有减少,停车位却新增了近一倍;小区主要道路实施微循环,打通了消防通道,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年初以来,江北交警大队立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城市治堵为切入点,将管理前移,全力破解老小区停车难问题,成功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江北桃源模式”,突破了困局。 为此,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要求各地交警部门学习借鉴江北工作经验,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以此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勇于担当 主动接手老大难问题 老小区停车难是城市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多年来各方尝试破解,都没有收到理想效果。久而久之,这个问题成了大家都不愿意碰的“烫手山芋”。 今年年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推出了“一警一社区”活动。江北交警大队在活动中迎难而上,决定以践行群众路线为契机,帮助群众解决停车难问题。 小区内的交通,存在“多头管理又无人愿管”的窘境。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让群众知道“为什么要做”、“要怎么做”。不怕群众有意见、有要求,就怕群众不知情、不了解、不支持,最后“好心办坏事”。 为此,在老小区停车位改造行动启动前,江北交警联合社区居委会、业委会以及物业公司组成执行小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确保居民的知情权。 尊重民意 扎实工作赢得民心 经过两次调查,交警部门充分考虑居民提出的120多条意见和建议,初步制订了小区内的停车和交通组织方案。为了让居民有更直观的了解,交警在小区内安放了4块有关停车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的大型喷绘。前来提意见的居民不少,由此交警知道他们还有哪些顾虑,并以此为根据对方案进行微调。 停车位改造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车族与有车族之间的对立时常发生,一度导致施工暂停。秩序中队副中队长范文龙开工首日到现场检查,刚到居委会门口就被一群人“堵”了,反对改造者向他陈述各种理由。范文龙耐心地倾听,并且与他们一一交换了意见。交流一直持续到下午,范文龙连中饭都没顾得上吃。 那段时间,类似的交流几乎天天进行。范文龙每次都把意见记录、梳理、汇总并上报。在他的建议下,执行小组最终决定暂缓全面动工,居民一致赞同改造的区域先行施工,准备建几个“样板”出来,以打消反对者的顾虑。 交警隔三差五就来走访,了解居民的想法。专门负责联系指导停车位改造的交警严建华,每周三天在小区现场办公,还经常利用双休日、晚上时间与居民交流谈心;大队长尹绍宁每周五必到小区,举行座谈会,倾听居民心声。 经过半个多月的施工,13处“样板”建成了。整洁的草坪砖式停车位让人看着舒心,绿化也没有减少,原先的反对者也很满意,变成了支持者。到7月底,整个改造工程完工,桃源小区交通环境大变样,可与新建的高档小区媲美。 创新举措 硬件软件同步提升 江北交警采用多条创新性举措,确保了停车位改造的顺利推进。 首先是用调查问卷代替“告知书”。“告知书”即使能够做到人手一份,有多少人会去关注也得打个问号。而调查问卷不一样,要答题就必须先明白停车位改造是怎么回事。通过问卷调查,居民的知情权得以确保,并形成了讨论氛围。 两次摸底调查让交警有了底气,因为3000余份调查问卷“问”出了居民的心声:90.2%的住户希望交警合理规划小区内部行车、停车;94.9%的住户支持他们开展交通治理试点。 江北交警还提出了延伸管理的概念。“硬件改造结束了,软件跟不上,前面工作就会白搭”,有了这个认识,交警决定在桃源小区安装门禁系统,车辆必须凭门禁卡进出,以此来规范停车秩序。 停车要收费,老小区“住户与物业对立”的通病再次成了“拦路虎”。作为无利益牵扯的第三方,交警当起了和事佬,与物业总公司接触,通过谈判促使对方答应更换小区物业经理,增加保安的数量,同时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以便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交警还精心编撰了《缓解桃源小区交通“两难”26问》小册子,发放到居民手中,向他们说明背景、解释政策,为他们解答疑问。 住户与物业的矛盾在交警的努力下得到了缓和,小区保安的责任心明显加强,绝大多数居民办理了门禁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