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世纪初描绘中国茶农在巴西种茶的油画 |
引起中外人士尤其是茶界人士广泛关注的是:自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的16个月时间内,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时,连续三次说到中外茶路和茶事。 今年7月16日,习主席在巴西国会演讲时,开篇就讲到200多年前中国澳门茶农越洋到巴西帮助种茶增进友谊的故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这句中国古诗来形容中巴关系再贴切不过了。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 据记载,巴西从中国引种茶树始于1909年前后,其茶树和茶籽是从澳门通过海路到达巴西的,为中国唐代茶传日本、高丽(今朝鲜半岛)之后的第三个国家。 2013年3月23日,习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将17世纪从福建武夷山等地到俄罗斯的“万里茶道”,与当代的中俄油气管道相提并论:“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 今年4月1日,习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在论述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时,巧妙地以“茶酒论”阐述当今世界的多元化:“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他倡导各国文明求同存异,共建美好未来,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欧洲茶叶多是16世纪通过海路从中国输出的。 习主席在短期内连续三次出访时巧说茶事,这是前所未有的,充分说明了他对中国茶的高度重视。 茶为国饮,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源地。宁波茶文化历史悠久,当代茶产业亮点颇多,闻名遐迩的越窑青瓷和玉成窑后继有人,尤其是200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名优茶评比已成为国内名茶评比的权威品牌,包括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7次主题研讨会,在海内外茶文化、茶产业领域产生较大影响。有鉴于此,作为古今闻名的港口城市,笔者期盼把“海上茶路·甬为茶港”作为宁波主体文化之一来打造,像“杭为茶都”那样,提升城市形象,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使其成为具有国际性的独特城市文化元素。 笔者提出以下设想与建议: ———建设“海上茶路·甬为茶港”主题博物馆。该主题博物馆可附属于正在规划中的福泉山茶文化博览院,或附属于未来需要建设的大型茶市中。 ———建设现代化大型茶市。我市现有金钟、鼓楼、中兴、二号桥四处茶市,这些茶市或比较简陋,或规模偏小,或人气不足,均不甚理想,滞后于宁波蓬勃发展的茶产业、茶文化,亟需规划建设大型现代化茶叶、茶文化多功能市场,包括已严重滞后的优质农产品市场。 ———在三江口海上茶路启航地主题景观及主要广场、公园种植四色茶树景观。宁波现有绿、白、黄、紫自然四色茶树资源,尤其是自然黄茶一枝独秀。遍植四色茶树景观,有利于人们观赏和认知。 ———在市区和各县(市)区引导建设数家茶文化主题宾馆,吸引爱茶旅客。 通过这些举措,努力丰富我市的茶文化元素。 今年6月22日,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宁波作为中国大运河沿河城市之一,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这为“海上丝路”的申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与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路”内涵更丰富,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更多。 周国富先生在《“甬为茶港”与“杭为茶都”珠联璧合》中指出:“‘甬为茶港’这一提法很好,非常有远见。既要注重历史,也要把握未来。希望宁波市领导能注重打造当代茶港发展要求,把‘甬为茶港’打造成有特色的和有竞争力的品牌文化。衷心希望‘杭为茶都’、‘甬为茶港’成为浙江乃至中国茶文化的两张金色名片。” 如果从这些大背景来看“海上茶路·甬为茶港”,其中意义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