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志愿者参与河道保洁工作。 |
本报讯(陆旻 项一嵚 钟旭辉)“既是监督者,也是宣传者,还是见证者,我们在与环保部门的合作中看到了他们的努力。”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总队队长郁振伟说。 “践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就要以群众诉求为起点,以群众满意为终点。”镇海区环保局局长胡荣章介绍,今年以来,该局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无缝执法”模式常态化、整治提升长效化、公众参与动态化,推动镇海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镇海区工业项目多、污染防治难度大,如何做到有效监管?2012年,区环保局提出“无缝执法”理念。“通过各时段、各部门以及相邻区域间无缝衔接,做到监管不漏。”区环保局副局长蒋立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局出动2400余人次开展各类检查,处罚企业76家,累计罚款326万元。 为堵上环境监管时段上的“缝隙”,区环保局实行“5+2”、“白+黑”的执法模式,双休日与工作日、夜间与白天实行同等力度执法。围绕大气、水、辐射、固废等主要监管领域和后海塘、石化开发区、重点敏感企业等地,每月开展一次“绿剑”专项行动。针对居民投诉夜间空气异味多发的情况,形成每晚重点区域巡查和每周不定期“零点行动”的惯例。一些以夜幕为掩护,偷排污染物、故意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和焚烧金属废弃物的企业和个人陆续受到查处。 此外,环保部门还与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力求实现职能衔接上的“无缝”。其中,在“环保—公安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中,公安驻环保联络室的成立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跨界污染事件,该局还与一江之隔的北仑区环保部门联合探索监管区域“无缝”衔接。同时,随着“智慧环保”平台不断完善,科技手段发挥出重要作用。镇海区首家重金属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已在鼎鑫合金试行,对铬、铜、锌、镍等重金属因子实行在线监控,电镀等重污染企业的监管工作也更科学规范。 为加强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去年镇海区在27家石化企业进行LDAR技术试点,共检测74.5万个点位,一次修复率达77.6%。“今年我们还将在环境风险高、易发生污染的69家企业推广LDAR体系,进一步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区环保局总工程师胡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