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垒起田野上的“精神家园”

———鄞州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纪事

古林镇蜃蛟村文化礼堂

  石碶街道联丰村文化礼堂
  姜山镇走马塘村文化礼堂
  云龙镇上李家村文化礼堂
  高桥镇新庄村文化礼堂
  咸祥镇卢一村文化礼堂天天演活动
  横溪镇周夹村文化礼堂读书活动
  古林镇蜃蛟村文化礼堂新兵入伍礼

  朱军备 续大治 章燕飞/文

  一件件旧物、一条条村史,勾起沧桑往事,接通了村庄文脉;一台台综艺演出,一场场培训讲座,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门口,温暖了老百姓的心头。

  开笔礼、婚礼、做寿、新兵入伍……各种形式传统和现代的文明礼仪活动,显示了对知识、老人的尊重,对家庭幸福的祝愿,对履行公民职责的赞扬。

  读书、上网、听讲座;早上打拳、晚上跳舞……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村民学习、健身、娱乐的好场所,彰显了乡风文明……

  在鄞州区,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乡村的文化新地标,垒筑起农民的精神家园———

  建设载体灵活 礼堂遍地开花

  鄞州区对农村文化建设一向舍得投入。多年前的“星光工程”中“三点一室”,让村民有书看,有地方健身。2011年起在农村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天天乐”农家影视大院,以后又实施“春泥计划”活动室,举办“明州大讲堂”等等,农村文化设施与时俱进。

  鄞州经济发达,农民相对富裕,2012年农民的人均收入就超过2万元。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从2012年底起,省里提出在全省建设1000个农村文化礼堂。“鄞州区不但按照省、市的规定动作积极建设文化礼堂,而且还自创了许多自选动作,并以制度建设为引导,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建设过程中要求因村制宜,一村一品。”鄞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剑波说。

  “过去的破戏台,如今修成了大礼堂。”东吴镇三塘村的章老伯看到红墙黑瓦的三层仿古建筑后感叹道。该村组织当地“秀才”,充分挖掘“孝顺”、“耕读”文化,文化礼堂内村史陈列室、电脑房、图书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文化墙上还彩绘了“南塘雨涨”、“北涧泉鸣”、“月夜茶歌”等十二景。被誉为“最美文化礼堂”的蜃蛟村文化礼堂,最早是周家祠堂,之后被用作储藏稻谷的粮库、村办公室。

  近日,走进石碶街道联丰村文化礼堂,有村民正在打扫卫生。“这里以前是荒滩地,村民养过鱼,办过畜牧场。去年起建造了这些楼房。下午,老年活动室开放;晚上,到这里跳广场舞的人很多。30位70岁以上老人住进了敬老院。”22岁嫁入该村、如今已年近七旬的王文君老人见证了村庄的变迁。

  在土地等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鄞州区给出的答案是: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不新增用地;少给乡村增加经济负担,多让村民获得文化实惠。

  该区去年建成的首批25座村文化礼堂,有旧祠堂、老会堂改建的,也有废旧厂房改建的,没有一座新建,全部是利用原有设施改建、扩建而成。所需经费由区、镇两级财政补助及部分社会资金捐助而来。

  今年,该区启动建设45座文化礼堂,仍然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前不久,鄞州文化人士在古林镇茂新村发现一处古建筑,初步查证为“御史中丞第”。去年,文保部门出资修葺了这座明末清初的古民宅,村里也正准备在此兴建文化礼堂。

  注入“文化之魂” 引领乡村文明

  文化是“灵魂”,是“根”。鄞州注重特色文化与乡土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当地名人名史名迹,梳理村落文脉,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礼堂。

  鄞州是一片革命的热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留下许多红色印记。在革命老区村,文化礼堂创建中增设了“红色印记”专版,将革命事件、革命遗迹、革命精神体现在专版上,让“红色文化”激励后人。如横街镇朱敏村、惠民村,将朱敏、郑惠民等烈士的事迹通过头像、展版等形式,展示出来。徐东埭村把徐婴烈士的光辉事迹专门设一展馆陈列。

  挖掘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把先贤文化“搬”进文化礼堂。“要把史氏文化、甬剧文化、刺绣文化都放在文化礼堂里去。”下应史码家村书记说。高桥镇新庄村将古建筑“周薇故居”重新翻修,几十名周氏名人的生平传奇故事被书写装裱上墙。“要把先人勤奋好学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近年七旬的周财宝老人说。洞桥镇沙港村将史学大师全祖望故居纳入文化礼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资600万元,修缮了故居。

  “生态文化”越来越被村民推崇。“全球500佳”的云龙镇上李家村,文化礼堂突出全村干部和村民为环保事业作出的不断努力。村史中展示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生活污水,科学治理”、“环境卫生,从我做起”、“内河整治,河净水清”等篇章。

  此外,姜山走马塘村挖掘了“耕读文化”,咸祥镇咸三村突出了“海洋文化”,鄞江镇它山堰村陈列了“水利文化”,石碶街道上王村展示了“企业文化”,集士港镇翁家桥村展览了“非遗文化”,姜山陆家堰村陈列了“孝道文化”等等。

  推广“六进活动” 确保常态运行

  如何让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鄞州区对“后建时期”文化礼堂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年初,在全省较早、全市率先出台了《建立健全农村文化礼堂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的意见》,对建成的文化礼堂“怎么做,做什么,如何做”进行明确规范,确保文化礼堂门常开,活动常在,群众长受惠。

  构建了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区级设立专项补助经费,镇村将文化礼堂运行经费纳入文化建设奖励补助办法。同时,鼓励企业社会资金投入。

  建立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1名村干部分工负责文化礼堂,2至3名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落实2名以上形势政策宣讲员,配备2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

  建立较强的指导服务机制。区文化宣传部门及下属协会团队、文明单位,与70个村结对。抽调学者专家组成农村文化礼堂指导组,提供智力支持。

  让文化礼堂“活”起来,鄞州将家庭文化节、端午民俗礼仪活动重大活动放到文化礼堂,以大活动扩大影响力。同时,送文化强服务,启动了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礼仪活动、文艺惠民、道德教育、文人社科、文艺培训等为主的“六进”活动。从5月至今,已开展微型党课巡回宣讲、“天天演”专场演出、星光培训、礼仪活动、社科讲坛等活动进文化礼堂200场次。

  “种文化”强队伍。配强配足文化礼堂的管理员、指导员、宣讲员、志愿者,指导村民自编自演,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同时组织各文化礼堂建成村开展“乡村之间文化擂台赛”,以赛代练开展文化走亲活动,让文化礼堂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要开门。

  日前,鄞州区在全省率先开通文化礼堂专题微信公众号“阿拉鄞州的文化礼堂”,使基层农村文化平台搭上了现代通讯“快车”。目前,已开通“礼堂进行时”“礼堂回音壁”“文化微讲堂”3个常规栏目,相关信息由区委宣传部教育科第一时间推送;此外还有一个“礼堂背后的小村大事”专题栏目。

  东吴镇

  宁波首家镇级文化礼堂

  安静的图书馆、舒适的影剧院、“印象东吴”展厅、培训中心、灯光球场……近日投用的东吴镇文体中心总投资4500余万元,是宁波市首家镇级文化礼堂。

  据介绍,东吴镇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他们聘请10位“老东吴人”挖掘各村文化历史底蕴、先贤故事、姓氏来历等;邀请企业参与,捐赠产品实物,展现东吴经济发展成果;约稿“草根艺术家”,打造东吴本地的书画文化艺术廊;征集民间摄影家的照片,记录优美的生态环境。

  在“印象东吴”展厅可以看到,里面不但有全镇景观图片、视频、实物,还有今后将建设的项目效果图。东吴镇副镇长钟维红说,文化礼堂还增设了两个培训室、两个排练厅、1个标准化舞台,这是专门供50个群众文化团体培训、排练、演出用的。 

  蜃蛟村

  全省最美文化礼堂

  小桥流水人家,砖彻墙门,透露出醉人江南文化风韵。一幢由旧祠堂改建的仿古建筑,临河而建,古风扑面。这就是被浙江卫视称为“浙江最美文化礼堂”的古林镇蜃蛟村文化礼堂。

  进入二楼的村史陈列室里,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丞相故里、尚书门第”的题字。原来南宋丞相魏杞、明代吏部尚书闻渊是村人的骄傲。这里有史前文化、龙文化、教育文化、民俗文化、孝慈文化、群众文化。展览分“文化育人”、“慈善助困”、“榜上人物”、“激励奋进”等部分,由实物、图片、创作画一一展示。

  “水龙、老式电影放映机等是村委会保留下来,生活用品、农具等都由村捐赠。”村主任徐峰说,文化礼堂建设得到区、镇和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

  旁边还有电子阅览室、喜宴堂。文化礼堂广场,河对面的文化公园,成为村民健身的好去处。

  联丰村

  宁波第一个展示“治水史”

  “自古以来,人类傍水而居,依水而存,有水则兴,无水则亡。鄞州乃至联丰,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也可说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走进石碶街道联丰村的文化礼堂,一楼以“水之韵”为主题的治水史展览,引人注目。

  在鄞州水资源版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奉化江—联丰村的母亲河”、“它山堰—千年水利奇迹”、“东钱湖—东方财智湖”、“鄞江—一江山水向东流”、“大嵩江—大嵩人民的母亲河”、花厅江、南塘河等,还有鄞州9大水库列表。同时,介绍了王元、王安石、杨懿、治水十兄弟等治水人物。最后重点介绍了鄞州、街道和村的五水共治蓝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