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家景点宣布上调门票价格,涨价后5A级景区平均票价超过百元。面对门票“3年必涨”怪圈,一方面,民众感叹游不起;另一方面,景区也抱怨运营开销太大。专家指出,景区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从长远看,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依赖,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9月18日新华社)。 多少年了,与景区门票相关的关键词,似乎只有一个:涨价。为此,国家发改委没少发“三年才能涨一次”之类的文件。梳理景区与国家发改委之间的“门票价格博弈史”,不禁让人感叹:要发多少个限价通知,才能遏制住景区的涨价冲动?由于景区涨价不是个别行为,由于假日安排高度统一、带薪休假制度未能落地……种种原因极大限制了消费者对景区“用脚投票”的能力,极易导致景区在门票价格上形成“攻守同盟”,甚至有恃无恐。在“市场失灵”语境下,景区集体涨价似乎只有得没有失,因为不涨白不涨,于是你涨我也涨。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涉嫌垄断,反垄断部门有必要介入调查。 如何遏制或扭转景区集体涨价行为?反垄断固然是一条途径,但笔者以为,更好的方法是建立国家公园制度。那些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和祖先的遗留,“景区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应是一个常识。现在,景区门票之所以不断上涨,虽然不能排除成本增加等因素,但其更主要动因是,地方政府和景区经营管理者,将景区资源看成了“私有财产”,当成了“摇钱树”。只有把这些来自自然馈赠和祖先遗留的大美风景,以国家名义收归国有并且以国家公园形式实行管理,其“国家级”和“公益性”才能真正体现,广大游客才不会为高价的门票所累。 摆脱“门票经济”,形成大的旅游产业经济,已经有免费游西湖等成功案例,但更多的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者,显然不愿意放弃既有的蛋糕,而总是奢望鱼和熊掌兼得。只有以国家公园形式对更多景区实施管理,才能真正将免费游西湖经验推广开来———“损失”门票收入小头,获得旅游产业大头。 事实上,很多国家设有国家公园,实行免票或者非常低廉的门票(有些仅针对本国公民采取低门票)。比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年票,每辆车只需花50美元,一年内可无限次进出。如果购买“美国真美丽”系列门票,不但可以在美国所有国家公园,还可以在联邦政府管理的2000多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森林及草原、湿地、活动中心等地通行。如果学校组织学生到国家公园参观,只要填写一张表格,说明参观目的是以教育为主,也可以免购门票。 在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英文名就是“中国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 OF CHI-NA)。自1982年起,国务院总共公布了8批、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果能让这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公园,实行价格低廉且全国通用的年票月票,不仅能增加国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而且可将免费游西湖经验放大到最大,从根本上解决游客“游不起”的问题,极大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新成立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不妨将建立国家公园制度,当作做大做强旅游经济的助推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