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三江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军团”扩容 低碳出行成风

  宁波公共自行车自去年9月22日开始运营以来,宁波市城市客运管理局以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为导向,以“增点、扩面、提质”为手段,在去年600个网点、投用15000辆自行车的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运营和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等,继续推进我市新一轮(200个点、6000辆)公共自行车建设工作。目前,宁波已初步建成网点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服务水平优良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公共自行车运营一周年

  规划篇

  宁波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以“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为原则,分阶段分片区推进各区建设,逐步提高网点覆盖密度。2013年我市启动首批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建成网点6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5000辆,公共自行车系统完成主骨架搭建,基本实现系统化、信息化运营;2014年市区将建成网点2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6000辆。根据《宁波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至2017年末,市区服务网点将达到1200个,公共自行车保有量达到3万辆以上,届时将形成点多面广、大小并举,统散结合、疏密有致,衔接公交、取用方便,设施美化、环境协调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建设篇

  【选址流程】

  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涉及交通、城管、规划、审批、电力、绿化等多个部门,必须在网点落地前进行通盘考虑,以确保网点设置合理性及可行性。因此,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有着规范的流程及标准,以满足市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从规划到落地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网点布局,网点规划及建设流程详见下图。

  【市区联动抓建设】

  市城市客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年来,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采用“边建设、边运营”的模式,根据市民舆情反映及实际需求,不断优化网点布局。海曙区进一步增点扩面,形成网点密度最大,租用量最高的骑行圈;江东区多措并举克服接电难,顺利完成网点落地;江北区将网点扩大至市核心区以外的洪塘及工业区,精心打造“洪塘”微骑行圈,车辆跨区流动最频繁;鄞州区形成网点覆盖最大区域,南部商务区潮汐现象显著;镇海区根据市民需求独立打造“老城区+新城区”骑行圈;北仑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施工管理与施工进度较为突出;高新区、保税区各新建网点12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60辆,填补了区域骑行空白。

  【公共自行车大事记】

  2013年8月7日,市区首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正式开建;2013年9月22日,宁波首批32个网点800辆公共自行车启用,结束宁波市区无公共自行车的历史;2013年12月底,顺利完成600个网点、15000辆公共自行车的建设任务。2014年5月29日,轨道1号线一期沿线新增13个接驳网点,配备接驳公共自行车近千辆;2014年9月15日,在2013年已建成网点基础上新增网点50个,力争10月底完成全年200个点、6000辆车建设任务,届时市区公共自行车网点将达到800个,配备自行车21000辆,初步建成网点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服务水平优良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服务篇

  洪伟传———自行车修理工

  洪师傅,一名普通的修理工,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因为过硬的修理技术和耐心的性格,他被安排在管理处做车辆大修工,每天要修复网点拉回来需大修的200多辆车,也正是如此大的工作量,洪师傅经常对维修工具进行改良,如车辆前叉组建要用到的扳手,由于太厚,难以作业,洪师傅就一次一次把扳手打薄,直到可以灵活使用。他热爱这份工作,业余时间也不忘搞搞小发明,如把气门芯安在塑料瓶口,给链条加油时油就不会外漏而浪费了,如今他的“加油瓶”已在区域内广泛使用了。每次公司有特殊、临时、突击的维修任务,洪师傅总是自告奋勇地参加,并详细无误地做好检修、登记工作。47岁的他对这份工作总是如此热情……

  赵军———调运车驾驶员;

  吕孟定,赵新鸿———搬运工

  赵新鸿、吕孟定、赵军,地道的50后、60后和80后,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年龄差别,却被同事们称做“黄金搭档”。每天,他们的工作是跟随调运指令前往各个网点调运车辆。调运车驾驶员赵军,他的脑袋里如同装着一本活地图,总是能按照不同的调运网点,规划出一条最合理、快捷的路线,接到临时调运指令时,也能迅速调整路线完成调运任务。虽是驾驶员,他也辅助搬运工的工作,每到一个网点,他便立马下车上后车厢,将车辆递给下面的吕师傅和赵师傅……而赵军在开车时,两位搬运师傅也是一点也不马虎,时刻关注着路况和来往的车辆。从开始搭档以来,他们的安全行驶公里和调运车辆数总是排在区域的最前列。

  刘春红———网点服务员

  刘春红,江东区域服务员,除了这个身份,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新宁波人。自打去年进入公司以来,她就苦练“宁波话”,为的是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尤其是能与年纪稍长的市民交流自如。从此,学习宁波话便成了她茶余饭后的课程,买《宁波老话宝典》、看《讲大道》、和小区的老年人聊家常……她觉得,作为一名服务员,不仅工作要到位,服务时能让大家感受到地道的宁波氛围也很重要。经常接触刘大姐的人对她一口不太纯真的宁波话、一股十足的干劲和爽朗和笑声印象深刻,时间一长,网点周边的居民和公共自行车“常客”也跟刘姐打成一片了,记住了这位朴实的公共自行车人。

  曹潜佳———热线话务员

  服务标准高、精神压力大、工作时间三班倒……因工作的特质,炼就了一个务实、沉稳的公共自行车热线话务团队。曹潜佳,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名男性成员。与女性相比,可能缺少一点耐心和细致,但进入这个岗位后,凭借着一份执着和倔犟,他已成为团队中的佼佼者。在他的工作笔记里写着密密麻麻的应对技巧:年纪大的、情绪激动的、蛮不讲理的……,他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对答自如的回复着各种来电。平时,除了掌握业务知识,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跑网点,熟悉网点周边环境,为的是能通过电话搭建起一条支持、理解、和谐的桥梁。还有一句话是小曹的工作“心经”:时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确实,热线工作不仅需要用心去服务,更需要每天有良好的心情去引领每一个来电。

  运营篇

  截至目前,宁波市区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点650个,各站点总租车量近1800万余次,日最高租车量近12万次,日均租车量近8.6万次,累计办理租赁IC卡30万张。按平均单次骑行3.6公里计算,行驶里程达64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600圈,共节约汽油376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920余吨,从行动上践行了全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公共自行车日均租还量分析】

  从图表上来看,早高峰为7:00-9:00时,占全天租车量的25%,晚高峰为17:00-20:00时,占全天租车量的34%,潮汐现象较为明显。其中晚高峰17:00-18:00一小时内,租车量达14109次,为一天内租车量最高的时段。

  【公共自行车日最高租车量突破“万辆次”统计】

  自去年600个网点,15000辆自行车投用以来,租车量稳步上升。2013年12月2日,日租车量首次突破万次大关,同年12月31日,日租车量突破2万次。2014年1月,从15日的3万次跨越到27日的4万次。春节之后,租车量出现井喷,2月27日,租车量达5.8万次。3月份,一举从6万次上升到了8万次。5月15日,公共自行车租车量迈上10万次大关。6月10日,租车量突破11万次。9月4日,租车量创历史新高,达11.2万次。

  【公共自行车“潮汐”现象解读】

  自去年9月22日正式开“骑”以来,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状况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但高峰时段“租还难”矛盾凸显,公司及时调整思路,按照“优先保障、主要保障、次要保障”的原则对网点进行调度管理,日均租车量前25%的网点为优先保障,日均租车量在25-55%之间的网点为主要保障,其它45%的网点为次要保障。

  1.成立两级调度指挥中心。市公共自行车营运服务公司以二级调度为主、一级调度为辅,结合跨区调运,确保网点车辆保有量正常。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启用应急调运,于早晚高峰补充到调运队伍中,做好运力衔接。

  2.实行重要网点定时驻点服务。市公共自行车营运服务公司以重要网点为中心,辐射服务周边网点,采取定点、定时有人值守服务。目前在海曙、江东划分14个区块,辐射周围70个网点,方便市民在高峰期间及时归还车辆。

  3.强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人员潜在服务意识作用。根据季节及租还量的变化合理调整服务人员的作业流程及班式;加强对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和服务意识;在条件允许的网点合理增设自行车下架点,分担调运压力,目前六区共有276个下架点。

  4.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热线中心的引导,树立市民“就近还车、速借速还”意识。通过官网、微博发布网点在线地图,车棚广告纸质地图的放置、LED引导标语的设立,逐渐让市民养成自主租还的习惯。

  下步公司将引入手持POS机,使用刷卡还车,缩短还车及下架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并着手开发APP手机查询软件,便于市民实时查询网点车辆情况。通过科技及学术研究等手段,分析潮汐现象,理论结合实际,依靠科技力量,进一步完善公共自行车的运营管理。

  【公共自行车试运营以来的车辆维保情况】

  自9月22日试运营以来,公共自行车年巡检量达219万辆次;年维修量达28.7万辆次,主要维修部位为内胎、脚踏、刹车、鞍座、挡泥板。措施:

  一是日常巡检。要求修理工采用“定时、定点、定线”的“三定”巡检方式,每日不少于两次;

  二是定点维保。对下架点的车辆进行集中维保,发现故障情况,及时排除,及时维修;

  三是夜间排查。抽调各区域管理处部分成员,对各区自行车进行夜间大巡查,3次/月,作为日间巡检的补充;

  四是特殊天气车辆保障。雨雪过后,链条、脚踏板等传动部位容易生锈,刹车灵敏度降低,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重点做好上油、除锈、刹车检验等工作,并对锈蚀配件进行更换,严禁病车上路。

  本版撰文:记者 包凌雁  通讯员 方新年

  郑国江 毛敏尔 史春娜 图片提供:胡建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