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海 宁海记者站陈云松 蒋攀)这几天,宁海县一市镇东岙村街下自然村的林氏宗祠内,几名木工师傅正在修建戏台。“我做雕花和木工40多年了,带过10多个徒弟,不过现在会做这种传统工艺的匠人越来越少了。”在脚手架上忙碌的木工周衍桂师傅说。据该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宁海,像周师傅这样掌握古戏台修复建造工艺的工匠有100余人。 宁海县是国内古戏台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区之一,现存古戏台125座,为全国唯一的“古戏台文化之乡”。近年来,该县重视古戏台文化研究和保护修复工作,2014年,县文广局拨出专门经费修缮古戏台。“这些经费对于宁海众多的古建筑、古戏台来说是不够的,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县文广局调研员徐培良介绍。 为了做好古戏台保护修复工作,县文广部门积极扶持一批懂得古戏台修建工艺的工匠队伍,对他们进行经费扶持和技术指导。“古戏台的修复建设涉及木雕、彩绘等工艺,还有传统的榫卯结构、镶嵌贝壳等等,现在的工匠大多不掌握这些工艺了,通过扶持和指导,一批工匠重新掌握了这一技术。”县文物办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宁海县各地活跃着十多支古戏台修建工程队,有工匠师傅100多人。他们除了在宁海桑洲镇的夏家村、南山庄村、黄罗洋村等村修复古戏台之外,还到象山县石浦镇的后岭村、南向村以及奉化、鄞州等地从事古戏台修建工作。宁海工匠的工艺水平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肯定,三门县横渡镇的东屏村专程来宁海邀请他们当顾问,进行古戏台修复的技术指导。 今年,宁海县将“古戏台的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申报,目前已通过了市级文化部门的专家评审。他们准备启动对木匠、泥水匠、漆匠、作匠、石匠等“五匠”的普查,了解民间现存的传统工匠基本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