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鄞州咸祥的5人书法小组现已发展到近60名会员

嵩江书画院昨日成立

  本报讯(记者陈青)位于鄞州东部的大嵩江,是一条孕育过沙孟海、沙耆、蒋铁峰、马友友等诸多艺术大家的河流,数百年来大嵩江两岸的塘溪、咸祥、瞻岐文脉相承,1990年由5个年轻人组建的农村书法小组嵩江书社,昨日壮大成嵩江书画院,目前成员已近60名。

  据嵩江书社早期成员之一的杜能敢介绍,这大约是最早的农村书社,当时就是一个“寄情翰墨,以书会友”的书法小组,定期交流、评价、自述学书的得失,也使得咸祥等地的书法爱好者找到了切磋书艺之地,后来成员发展到近20人。“我提供笔墨纸砚,一个月一大瓶墨汁还不够用。”咸祥的这个书法群体引起时任鄞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鲁乡的关注,他多次到咸祥帮助指导。后来因大部分骨干社员陆续离开咸祥到宁波市区等地定居,书社的活动相对少了,但从没有中断过。

  3年前,朱文初接任嵩江书社,“我是农民,后来做生意办厂,在宁波住了30年,我接手的时候书社还有13名平均年龄在70岁的老人。”在朱文初的组织下,嵩江书社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他们在节日到山区、乡村给村民写对联,书法走亲活动跨区来到奉化萧王庙、北仑春晓等地。加入嵩江书社的成员越来越多,近60名社员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才10岁。“主要是咸祥、瞻岐、塘溪这一带的人,各行各业的都有,包括竹刻等非遗传承人。”

  昨日,在嵩江书社基础上成立了嵩江书画院,成员们的60多幅国画、油画、书法、竹雕等作品在紫林坊展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