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首辆消防坦克清障车正在特勤中队营区开展训练。(王量迪 摄) |
本报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郭明豪 王璟 [编者按] 今年6月,宁波石化区成功入选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单位。本报记者近期深入园区,就读者关心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安全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热点难点进行采访。 宁波石化区的安全,是老百姓极为关注的焦点。如何保证园区安全,自然也成了此次“绿色石化行”采访的第一个话题。 消防坦克清障车: 不投用是最好的结果 设在石化区中心位置石化区消防大队,有武警消防特勤中队45位官兵,是园区内唯一的24小时常住“居民”,也是保障园区安全的一尊“守护神”。“卢森堡亚水罐泡沫消防车、44米威马举高喷射消防车、涡轮喷射消防车、德国曼施茨化学洗消车、马基路斯泡沫干粉联用车……”指导员王磊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消防装备后告诉我们,这些总价值达5500万元的消防车辆,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过几乎没有发挥过大作用,其中价值320万元的全省首辆消防坦克清障车,一旦石化企业出现重大火灾,其他车辆不能靠近时,消防队员可乘坦克清障灭火,但自落户中队9年来,一次也没有投入过真正使用。 “消防装备就如‘武’字,止戈为‘武’,不投入使用就是最好的结果。不过,未投入火场使用不等于这些装备不精良,我们的战士每天都在操练这些装备,性能绝对OK!”面对我们的疑问,王磊解释说。 对此,曾在镇海炼化担任过军代表,多次观摩特勤中队消防演习的石化区安监局副局长肖代福坦言,整个石化区内分布了5支消防队,其中特勤队消防力量在全省最强,一旦发生险情,不仅能做到一分钟内出车,而且能在5分钟内抵达现场。 10分钟有效处置期: 3分钟熟练完成全套动作 “事故发生后的10分钟是有效处置期,过了这个时间,扑救将变得非常棘手。如果能在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置、控制,则基本能做到‘秒杀’。”肖代福告诉我们,由于消防官兵从接到报警至赶赴现场,往往有个“时间差”,要想把事故“秒杀”在萌芽状态,企业一线员工正确、及时的处置十分关键。为弥补这一“时间差”,园区依托特勤中队等消防“龙头”力量,每年分批次对辖区企业一线员工开展应急技能培训。其中2012年至今,已举办十九期应急技能及应急救护培训班,培训一线员工1000余人。 在今年7月石化区举行的应急处置技能大赛中,来自园区52家企业的264名员工,平均用时3分钟就完成了空气呼吸器佩戴、拎着灭火器赶到现场并扑灭“火险点”。 GPS: 24小时监控危运车辆 驱车行进在秩序井然的石化区主干道,沿途不时能看到一个个设置了门禁的出入通道关卡。石化区安监局局长蒋永定介绍,封闭管理工作是“十二五”提升园区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封闭管理区域所有车辆、人员进出凭证凭卡,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了园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同时,园区还采用GPS对全区危运车辆实行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控,切实保障危化车辆的安全运输。 蒋永定告诉我们,园区还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相继成立了由10家重点企业和单位组成的涉及易燃易爆、设备堵漏等7个事故领域的工程应急抢险队伍,并聘请相关重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专家,为石化区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园区内曾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装载液体烃的槽罐车与一辆装载润滑油的槽罐车相撞,造成装载液体烃车辆侧翻,润滑油泄漏。消防队员赶到后马上封锁现场并通知应急救援队伍,由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现场处置。王磊为此深有感触地说:“对付化学物品泄漏,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专业工程抢险救援队伍。” “发生险情不可怕,关键是要做到可控制。”蒋永定指着位于特勤中队营区中间一块长满青草的空旷场地说,这里马上就要启动建设一个集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应急事故救援指挥协调、应急处置技能教育培训三功能为一体的应急管理中心。该中心于2015年投入使用后,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应急能力,也让园区安全的“守护神”增添了一份新的强劲控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