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琼 通讯员任社)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为企业创造的产值能达到多少?近日刚刚获评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技工俞其昌给出的答案是:超过2600万元。在我市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共同发力下,越来越多像俞其昌这样活跃在产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我市企业的中坚力量,撑起“宁波智造”半边天。 高中毕业的技工俞其昌,从木工入行,成长为宁波松鹰汽车部件公司的总工程师。最近三年,俞其昌协助公司技术中心研制新品300多个,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他研制的膨胀阀,解决了一直困扰汽车空调业界的噪音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高端车用热力膨胀阀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为公司创造产值2600多万元。 在甬企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一线产业工人岗位成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体制建设。从2008年起,我市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在全省率先实行不同群体享受相同标准职业培训补贴的政策。同时,为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全省最高的岗位补贴金额,仅2013年一年,就为180余家企业的1500多名一线高技能人才提供岗位补贴500余万元。我市指导企业合理确定技术工人起档工资标准,技术工人获评市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还给予10万元的重奖。住房保障制度也向高技能人才倾斜,企业一线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产业工人,均可比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获得住房保障。同时,政府一直着力于通过廉租住房、限价房等解决技术工人的住房问题。 一系列的组合政策,带来了我市产业一线技术工人成长的“春天”。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有技能人才101.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5.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由2009年的19%上升到如今的24.9%,高技能人才总量、年培养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据悉,我市首批成立的1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已为企业技术革新进行重点攻关100多项,取得发明专利20余项,带徒传技5000余人次。今年我市又新建了16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毛建儿、孙华等部分2014年市优秀高技能人才,成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