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宛玲 利益分化、价值多样的社会转型期,如何筑牢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如何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答案都要从价值观自信上寻找。 最近,刘云山同志出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讲话,他说,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价值观自信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价值观自信建立在经济自信的基础之上,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速腾飞;价值观自信建立在政治自信的基础之上,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所展现的巨大潜力与美好未来。 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性和广泛的民族认同感。价值观自信根源于文化,吸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不论是尊老爱幼、爱岗敬业,不论是文明和谐、诚信友善,都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孟子以“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来倡导“仁德”;庄子以“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来提倡“和谐”;韩非子以“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来论述“法制”的重要性……他们的思想,是在时代的进步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判断,是人们共同的目标与追求。这样的文化导向,传承至今,仍有强烈的生命力,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源。 价值观自信重在政治自信保驾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欧美的多党执政,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它是在历史、现实的综合影响下孕育而生,是时代的伟大探索与创新。经历了千年封建制度的中国,无法像西方国家一样,在商品经济萌芽之后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维护封建制度的顽固派实力强大,与之相比,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资本家实在无力与之抗衡。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剥削中国人民的廉价劳动力,让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支离破碎的社会环境,要想自主发展商品经济只是天方夜谭。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了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将马列主义引入中国,为中国迎来了新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伴随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产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思想导向。 价值观自信需要经济自信提供支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我国国力的强盛与否,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了现代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当然,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是一切社会元素的根源,制度与文化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反作用。但从总体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能促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文化的传播更加顺畅,让价值观的倡导更加有力。在战火纷争的年代,国土遭到破坏,政权遭受削弱,经济资源也被残酷掠夺,这样颓废的局面,让当时的有志青年致力于救国救民,一心学习和吸取西方先进文化,大批学子远渡重洋,只为找到救国救民的方略。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文化需求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今时代,经济高速腾飞,为文化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后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而生,成为当今社会的价值主流与思想导向。 价值观自信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是民族气质的外化表现,是民族文化的时代象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历史沉淀的精华,是文化精神的核心。每一位中国人,都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价值观自信,从细节出发,坚持固本培元,让文化更具感召力,让价值观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