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鸿资本签署落户宁波备忘录
|
 |
唐鸿资本首席执行长龚耀军阐述“免费商业理论”
|
“超级联姻”催生全新风投模式 金秋十月,宁波科技和风投界迎来收获的季节。日前,我市3315项目与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合作在高新区落地。唐鸿国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唐鸿资本”)联手宁波华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自科技”)与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东方之光”)成功签署战略投资合作协议。 唐鸿国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由智慧产业投资经验丰富且独具行业视野的民营企业家打造,于今年6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正式落户宁波国家高新区,成为首个落户宁波的全国性科技风投总部。 东方之光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落户宁波重点资助的3315团队项目,公司以光子计数探测、光电成像为技术基础,开拓军品民用的市场,其产品在航空航天、消防、船舶、电力、石化、环保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为拓展东方之光技术成果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唐鸿资本联手拥有丰富的石化行业智能化项目运作经验的华自科技,共同为其提供行业资源、市场策划、商业管理模式及全部试点投放费用。 “项目计划在一年内斥资数千万元,避开行业应用的立项、招标等门槛,将东方之光的技术和产品全部免费提供给典型行业试用,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在石化、消防、电力、环保等行业形成若干个典型案例,继而实现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目标。”项目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合作将逐步推广到整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成果民用市场拓展上。 这次超级联姻,标志着我市在科技投资领域实现了从单一资本介入到行业资源、市场运作、商业模式创新及资本投资等“全方位”助推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飞跃。 宁波帮“科技极客”情归故里 乡情浓浓,百鸟归林。在唐鸿资本体系里,无论是院士、专家组成的“极客团”,还是专业的投资人,大部分是地地道道的老宁波。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助力家乡智慧产业与国内外前沿的行业领袖、技术成果、商业运作、资本市场对接的热情。 “受到宁波帮大会的感召,我们约请了宁波籍中国工程院知名科学家倪光南院士助力,和一批具有行业视野的宁波民营企业家一起立足家乡,建立全国科技投资运行总部,参与家乡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唐鸿资本就是宁波‘回归经济’的产物。”唐鸿资本首席执行长龚耀军感慨,“宁波帮的‘回归风’吹来了不少科技大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任唐鸿资本首席科学家,并建立‘倪光南工作室’,今后唐鸿资本还将继续引进大批院士、行业领袖的助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曾担任工信部国家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首任院长的唐鸿资本首席执行长龚耀军,这次带领一支具有海内外技术背景和实际操作经验的博士团队和原国家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部分主力,全面操盘唐鸿资本的日常运营。 龚耀军和他的团队倡立的国家级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平台,以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技术成果最广泛应用,获得了工信部、地方政府、行业院士等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2012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视察,龚耀军本人因此入选《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封面人物。 唐鸿资本将在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拓展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中科院计算所、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顶级行业合作渠道,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合作空间,立足两化深度融合,在技术应用、推广、投资等领域,实现先进技术资源、成果、产业、市场、资本的密切结合。 “智慧产业”民间引导资金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应用,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奇幻漂流”。截至目前,我市高新区已集聚PE、VC、天使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100余家,资金规模超过70亿元,形成优质科技和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为漂流安上了强劲的“发动机”。 “‘唐鸿’定位是科技投资领域的‘引导资金’。对项目的投资不仅仅是资本的介入,更在于信息、技术、渠道、市场、品牌、人才、商业运行策划等全方位的介入,对投资项目具有更大的发展支撑,将大大提升投资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及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也给资本市场提供了优质项目的跟投机会。”龚耀军介绍,唐鸿资本专注于智慧产业技术和成果应用投资,最大限度实现成果从产品化到商品化的转化。 “宁波民间资本市场对战略新兴产业尚处于‘有热情但摸不着门路’的状态,而专业性科技‘引导资本’的出现,恰能起到有效引导作用。唐鸿资本将全国的运行总部落户宁波,运营短短数月,已经体现出其行业定位、资源整合、团队运营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唐鸿’能在宁波扎根,为技术和市场牵线,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市经信委(智慧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据悉,唐鸿资本拥有一批包括院士、博士在内的具有智慧产业技术背景的项目评估和遴选团队,与国家层面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国内外顶尖行业机构、行业领袖、资本市场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明确定位为智慧产业的“引导资金”。据估算,唐鸿资本的“引导资金”效应将撬动资本市场10倍以上“跟投资本”的跟进。 此外,唐鸿资本倡导的“免费商业理论”,通过产业链利益的多渠道整合和全新分配,免费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的模式,有效避开案例实施过程中立项、招标、筹资等制约因素,能够迅速实现技术成果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模式,将大大拓展技术成果的应用市场空间,给新兴技术商品化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手法。 延伸阅读 “免费商业理论” 孕育行业典型案例 基础研究与市场应用之间的鸿沟,被称为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死亡之谷”。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不足5%。因此,各级政府的科技基金及资本市场越来越关注具有实际应用案例的成果推广项目。 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受到应用单位的立项、招标、资金筹措等繁复程序和因素的制约,具有很大的时间及程序的不确定性。 唐鸿资本推出全新的“免费商业理论”,计划在一年内提供5000万元的案例布局经费,全部免费提供给具有典型行业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和行业用户使用,以期完成8至10个典型行业试用案例。它避开了立项、招标、资金筹措等门槛的制约,给典型行业内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可以信赖的依据,大大加快成果转化市场化进程。 按此模式,唐鸿资本已经与我国核工业基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宁波“中物科技园”落户的宁波东方之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唐鸿资本提供行业资源、市场策划、商业管理模式及全部试点投放费用,助推东方之光先进的军用技术在石化、消防、电力、环保等典型行业形成若干个试用案例。(余晓辰 秦羽 屠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