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豪 绘 |
□本报记者 董小芳 通讯员 北 璎 北 心 “江湖郎中”、“黑诊所”,不仅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隐患。但这样的非法行医,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前天上午,北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10年来该院受理的非法行医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非法行医近年来呈现出涉案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恶性事件多、更加趋向隐蔽性和流动性等特点。 非法行医难禁 涉案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前天上午,北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非法行医案件。李某在一地下车库用B超机多次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在被卫生局行政处罚后仍然没有停止,并从中非法获利,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这样的非法行医并非个例。据北仑法院统计,今年以来该院已受理非法行医案件14件14人,呈现出屡禁不止的特点。2013年以来受理的非法行医案件均曾被卫生行政部门处罚过,其中因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有18件,占总数的94.74%。 “除此以外,还呈现出涉案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特点。”北仑法院刑庭庭长高拓介绍,在该院10年来受理的非法行医案件中,被告人学历为初中或中专及以上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83.33%;曾具有乡村医生或家庭接生员证书的有11人。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或妇科经验。 恶性事件较多 不出大事不警醒的大有人在 虽从未接受过专业的医学知识或技能培训,杨某却仗着自认为的丰富经验而非法为他人接生。不料,在遇到一个巨大儿难产的孕妇时,她因不当使用催产素导致胎死腹中,孕妇也因子宫破裂、大出血死亡。 从北仑法院统计数据来看,非法行医致残致死等恶性事件并不鲜见。在2012年以前受理的5件非法行医案件中,具有“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严重情节的就有4件,占案件总数的80%。 “如果不是出现了重大医疗事故,有些非法行医行为很可能逃过了法律制裁,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种行为的危害。”高拓说,即使政府部门重点整治,也依然有不少怀有侥幸心理、被处罚之后一犯再犯的非法行医者铤而走险。” 监管存在困难 根治非法行医还需多管齐下 监管难,仍是非法行医难以根治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与非法行医隐蔽性、流动性增强密不可分。 在北仑法院受理的非法行医案件中,被告人为了逃避查处,充分利用自己行医不受场所、条件、时间制约等特点,或将坐等病人上门改为上门为病人诊疗,或将白天行医改为晚上行医,招揽病人也大多通过熟人、老乡介绍等方式,给执法人员的查处和调查取证带来困难。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对非法诊所进行处罚时只能予以取缔、没收药品及器械和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在实际查处中,因为非法所得比较难认定,且非法行医往往医药分离,即使被取缔,损失也不大。这就使得非法行医者一犯再犯。 同时,部分患者安全意识不强、禁不起低价诱惑,这也是非法行医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法官建议,根治非法行医还需多管齐下,一方面结合专项打击行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卫生、公安等部门也要形成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同时,着力缓解偏远地区、困难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