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生怎成养“生意”

———揭开部分电视养生节目利益内幕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周婷玉 胡浩 王思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专门发布通知,要求整顿电视养生节目:严禁发布广告,并规定此类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社会公司不得参与。

  “糖尿病可以通过摄取营养素调理治疗”“加入会员就可以接受远程调理”……禁令发出后,记者打开电视,亲身体验了一些电视养生节目的“吸引力”。

  事实上,这些由公司制作的养生节目,表面上讲授的是“健康知识”,背后念的却是促销产品的“生意经”,不少观众因此被“忽悠”,破财又误诊。

  养生节目“外包”,专家生动讲解暗藏广告

  16日16时48分,河南卫视播出“健康就好”节目。主讲人王涛博士在节目中声称,糖尿病根本上是肝脏有问题,糖尿病可以通过摄取营养素来调理治疗。

  资料显示,自2012年开播以来,这档节目已在江西、云南、四川、青海等10多家卫视播出过。尽管其“营养调理”理论是否科学有待论证,但该节目的营销目的却显露无遗。

  该节目中不时播出提示:报名可以接受王涛博士远程调理,栏目热线“4001-899-899”。记者拨打该热线,发现是“‘健康就好’王博士吉林服务中心”。客服人员说,节目在各电视频道播出时留的热线电话不一样,但都会接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服务中心。

  “客户接受营养调理,先要加入会员,每年收360元的服务费和调理方案费;营养素目前由服务中心统一订购,厂家直接发货。”这位客服人员说,因为营养素来自10多个厂家,统一订购是为方便会员、保证质量。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养生节目屡见不鲜。某些时候的下午时段,近半的省级卫视都在播放养生节目,地面频道则更多。节目大多采用健康讲座、专家咨询的方式传授所谓养生知识,然后穿插蜂胶、天山雪莲、花粉等各式各样的产品介绍。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不少养生节目是由社会公司制作,然后以购买时段的形式投放到多个电视频道。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叫停的“健康365”和“杏林好养生”这两档节目,就都是由吉林一家传媒公司制作的。

  “忽悠术”三部曲让消费者破财又误诊

  有网友发帖质疑,收看青海卫视的“健康就好”栏目后,在推荐的银杏树营养超市运营中心购买1000多元的营养素,吃了一个月后发现有问题,根据营养素名称和批准文号去国家食药监局网站查,才知道有些产品是冒用其他厂家的厂名和品牌。

  一些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收看这类养生节目后,有的损失不少钱财,有的被“洗脑”后拒绝正规治疗,导致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湖南的谷女士告诉记者,她母亲曾在看到“杏林好养生”节目后,执意花4000多元购买节目推荐的“铁皮枫斗口服液”。受到劝阻后老人还很不高兴:“电视台还会骗人?都是专家,不比你懂?”结果不但没有效果,还因停用正常药物而导致病情加重。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电视养生节目的“忽悠术”主要有“三部曲”:

  首先,主讲人往往先普及一些疾病知识,一般语言形象生动,很容易引起观众兴趣;其次,在疾病防治讲解中,主讲人往往以举例子等形式,“不经意”地提到某种产品对此病的神奇疗效;第三,在节目的最后,总有现场观众讲述产品帮助自己战胜病魔的故事。

  一些消费者反映,家中老人往往先被主讲人的“渊博学识”和“语言艺术”折服,接受其讲解中植入的广告,最后被现场观众的“深情讲述”所感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 

  严规更要监督落实,公众养生理念需引导

  绿豆治百病,艾灸疗百伤,活吃泥鳅保健康……近年来,作为大众化媒体,电视台的部分养生节目助推了社会养生乱象,误导了消费者。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胡光伟说,对电视台养生节目进行规范,有助于扼制非理性的养生手段,避免消费者的财产、健康受到损失,是一个让群众拍手称快的好举措。

  “任何一个严格的规范,都更需要严格监督落实。”胡光伟说,以前一些养生节目在被叫停后,没多久又改头换面“重出江湖”,希望此次整顿政策能在各方监督下彻底落实,并保持监管力度的持续性,而不是“一阵风”。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安白说,除了大师和养生类节目“忽悠术”高明,一些人轻信养生节目也与科学素养缺失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营养盲”甚至多于文盲。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姜辉表示,在整顿违规节目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尊重公众的养生需求,对公众的健康理念进行正确指导。

  “真心希望电视养生节目邀请有责任心、有权威性的健康科普专家为社会、为百姓提供科学规范的疾病诊疗和防治科普知识。”中国抗癌协会科学宣传部部长、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支修益如是呼吁。

  焦点热评

    监管不能成“病猫”

  长期以来,一些播出机构“健康”“养生”类节目乱象丛生、误导受众、骗钱牟利、贻害苍生,社会诟病不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严格规范、整顿电视养生类节目、强化养生类节目的审查把关、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电视媒体社会公信力的通知。

  应该看到,整治整顿之类的并非首次,也非于法无据,但那些倒行逆施的“健康365”和“杏林好养生”们为何能长期逍遥于相关监管法规之外?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一些握有行政监管权力的部门,面对乱象丛生、违法横行之事,不是果断依法管理,坚决予以干预。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置若罔闻,熟视无睹,使监管的法规、执法的利器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因而纵容了那些违法违规的养生节目得以存在发展,并顽强地表现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强劲风头。否则怎么解释:面对实施了二十年的广告法和颁布了五年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那些倒行逆施的“健康”“养生”类节目仍能如此猖狂?!

  骨感的现实明摆着,本该享有尊严的广告法和《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等法规执行乏力,而相关监管部门要想在违法违规的节目播出前不做“病猫”,就要在真管、严管的基础之上,还需横下一条心,坚决一管到底,立志抓出效果:就是要让“健康365”“杏林好养生”之类的再无藏身之处,一有露头,立即拍死。让那些以牟利为目的、以害人为恶果的所谓“健康”“养生”节目从此消失,永不再现,还公众的视听世界一个清洁的环境,保追求生活质量的芸芸众生健康长寿。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