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市政府全面建设“质优宁波”的实施意见指出,质量引领内涵发展之路就是要把质量强市工作的范围从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微观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态、城乡、政府服务等宏观领域,要把速度优势转化为质量效益优势,实现从注重经济增长数量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

“质优宁波”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本报记者 张正伟 通讯员 钟狄阳

  “质优宁波”建设将让全社会共享发展“红利”。(徐能 摄)

  追求发展质量“五大提升”

  “五水共治”工程、现代产业培育工程、民生福祉改善工程……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包括续建)项目300多个、完成投资1400亿元,天蓝、水清、城美、村秀、业优、民安的“规划图”正逐渐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图”。

  “质优宁波”建设,将按照“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和建设“四好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以质量引领为导向、内涵发展为特征,让全市经济更有效益、社会更加稳定、生态更感优美、城乡更为和谐,政府更趋高效。

  经济发展是质量效益的基础,“质优宁波”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现在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经济发展将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集聚创新产业、创新机构和创新人才;突出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高效农业以及海洋经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集约高效,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综合效益。 

  社会进步是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质优宁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从基本可及型向优质普惠型、人民生活由物质满足型向舒适愉悦型转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慈善、救助等制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均衡优质,繁荣文化事业;创新社会管理,优化社会供给更好地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生态改善是质量提升的直接体现。“质优宁波”围绕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目标,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推进结构、技术、管理节能,加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建设低碳绿色城市;强化环境治理,全面推进“五水共治”,扎实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清洁海洋系列行动,强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开展大气环保工程,建立污染气监测防控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森林、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形成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减少、生态持续改善的新格局。

  城乡共同发展是质量进步的最好见证。“质优宁波”按照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港口城市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一体化加快卫星城市、中心镇建设。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加快旧城改造,打造城市建设精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

  提升政府服务是质量建设的题中之义,“质优宁波”将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要求,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运行机制,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标准化;强化服务理念,健全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坚持依法行政,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树立高效清廉形象。

  “五大工程”推动质量升级

  建设“质优宁波”,要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来强化质量优先的理念,增长质量主导的意识。下一阶段,我市将通过质量文化、质量基础、质量提升、质量安全和质量惠民“五大工程”,全面推动城市发展的质量升级与质量进步。

  质量文化工程就是通过深入开展“诚信、责任、创新、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宣传,培育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为此,市质监部门将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质量信用公示和“红黑榜”制度,加大奖优罚劣力度;把质量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体系,纳入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精心组织“3·15”、“质量月”等活动,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质量基础工程的目的是加强质量能力建设,通过强化质量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我市质量新优势;大力培养引进高端质量人才,加强高等院校中的质量管理学科建设;推进各类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与我市现代产业经济相适应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质量创新和技术支撑的能力。

  质量提升工程是促进质量效益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品牌和管理“四大战略”,让我市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更加完备;企业采用先进标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面更广;品牌经营的主动性更强;以市长质量奖为引领,大力推行卓越绩效、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从而到2020年,全市发明专利年授权数达到4000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率达到60%,名牌产品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比重超过48%,规模以上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比例超过10%。

  质量安全工程是实现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我市“质优宁波”建设将构建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和重点质量问题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健全质量维权体系,提高质量问题受理和调处能力;健全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做到质量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质量惠民是质量提升的根本立足点,我市将坚持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需求优先满足“三个优先”,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公益等重点领域,为广大群众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

  延伸阅读

  推进质量的“宁波举措”

  强化质量工作核心地位,坚持“四个纳入”。将质量发展目标和要求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内容;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重点;纳入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实施“四个统筹”。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订出台质量强市规划;统筹年度行动计划,明确各地各部门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统筹质量基础建设。重点抓好检验检测机构建设、质量人才培养和乡镇监管力量整合的统筹;统筹质量发展政策,按照“质量优先、政策融合、避免重复、有机衔接”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质量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效应。

  建立质量工作常抓机制,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和重点骨干企业分别建立了质量工作组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分别建立了推进组织。市政府建立议质制度,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和四大领域质量工作推进会议制度。每年发布全市综合性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质监、工商、住建、发改、环保、检验检疫等部门定期发布行业专项分析、质量安全重大问题通报等,接受公众监督。

  营造质量工作浓厚氛围,总结提炼了“诚信、责任、创新、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和“质量优先、以质取胜”的城市质量理念,让质量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

  创新质量工作推进措施,全面实施以“五水共治”工程、现代产业培育工程、城市功能提升工程、民生福祉改善工程、发展基础强化工程等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宁波的生态环境品质、经济发展品质、城乡建设品质和群众生活品质。

  严守质量安全工作底线,在对各县(市)区和机关部门的年度考核中,质量安全实行“一票否决制”;多措施解决与民生关系密切的质量问题,全市质量投诉受理及时率100%、处置满意率超过98%;推进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在产品、工程、环境等领域设立质量伤害司法鉴定机构,为消费维权提供司法救济。(记者 张正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