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廖昌永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周建平 摄) |
本报记者 周燕波 身穿蓝灰色中式对襟衣,鼻梁上架一副细框眼镜,脸上带着恬淡、温和的微笑,言谈随和、沉稳……昨天,当记者在南苑饭店采访第六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评委廖昌永时,这位享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美誉的中国著名歌唱家更像是一位优雅、斯文的学者。 廖昌永来过宁波多次,但在这里担任声乐比赛评委还是第一次。“从这几场比赛来看,亮点还是很多的,尤其是23日下午那场比赛,选手的水平出乎我意料,几乎每一位旗鼓相当,让我们难以取舍。” 至昨晚,国际声乐比赛第一轮初赛全部结束,共决出24名选手入围复赛。廖昌永称本届比赛评委阵容专业、强大,他们来自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南非等多个国家。而从初赛情况看,选手的总体表现也不错,一点不比欧洲同类比赛差。“尤其是中国选手的表现让我眼前一亮,无论是声音技巧、语言把握还是舞台表现力,都显示了相当高的水准。” 廖昌永坦言,类似的国际性声乐赛事目前在中国还是太少。“这几天跟几位外国评委交流,发现人家非常愿意来中国的音乐院校交流,也愿意与我们开展大师班、音乐会、歌唱赛等项目合作。让更多的国际音乐大师、评委走入中国,了解一下中国的音乐教育、演出市场,这对于中国音乐教育的普及、提高和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大有帮助。” 廖昌永对宁波音乐厅也不吝赞美之词:“这个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出乎想像的好,那种纯天然般的混响效果真的非常棒!”他表示,宁波音乐厅完全具备承接这种国际声乐大赛的条件。 廖昌永目前是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谈到目前中国声乐尤其是古典声乐发展现状及前景时,廖昌永显得信心满满,表示这几年中国美声水平的提高速度超过想像。他笑着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在担任中青赛评委时,男高音一上来就唱《今夜无人入睡》、《冰凉的小手》;女高音一上台就来一首《为艺术,为爱情》,几乎令他崩溃。“每位选手都有自己的嗓音特点。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之分,生当中又分老生、小生;歌剧里的女高音还要分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等,歌手应该找符合自己风格类型的曲子演唱。” 说到中国歌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廖昌永坦言,虽然这些年中国作曲家也创作了好多高水平的歌剧作品,比如谭盾写了《牡丹亭》、《茶》、《秦始皇》等,但这些作品在国际舞台上表演时还是用英文唱的,可以说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在国际舞台上用纯中文演唱的歌剧。像意大利歌剧走到哪里都是用意大利语演唱,法国歌剧都是用法文演唱,就是俄罗斯歌剧也是用俄语唱的。“这个可能就像‘中国足球走向世界’一样吧,填补这个差距还需我们音乐界同行努力。” 链接 廖昌永,出生于1968年,1995年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和男高音歌唱家罗魏。在1996-1997年,他连续三次获得法国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是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最知名的中国男中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