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23日发布了埃博拉疫情紧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公报,表示当前西非疫情仍然严峻,此外其他国家也需要采取措施防范出现新增病例。这份公报和其他一些相关信息都表明,埃博拉疫情已经进入了一个强调全球防控的新阶段。 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疫情重灾区及其他受影响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美国及西班牙)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9936例,死亡4877人。其中,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这三个西非国家仍然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其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为9911例,其中死亡4868人。 这三个国家的病例数近来一直处于增长之中。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本月14日表示,如果未来数月内疫情响应措施不能升级,疫情重灾区每周新增病例数可能会在今年12月初有5000例至1万例。世卫组织在23日的公报中也强调,这三个国家的病例数继续呈“指数式”增长,需要得到“很大关注”。 不过,在西非也有好消息。塞内加尔与尼日利亚已经长时间没有新增病例,分别在10月17日和20日宣布疫情结束。 与9月份世卫组织埃博拉疫情紧急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时相比,近期疫情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埃博拉病毒已经走出了非洲,美国和西班牙先后出现本土病例。 美国本土首例埃博拉病例是来自利比里亚的托马斯·邓肯,他9月20日抵达美国探亲,24日出现症状,30日确诊,10月8日死亡。这也是此次疫情中在非洲之外出现的首个埃博拉病例。 此外,美国纽约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23日晚宣布,纽约市确诊一名埃博拉病例,这名患者曾在西非疫区做过医疗救护工作。这些消息都符合世卫组织在最新公报中的判断,即目前非洲以外出现的病例都能找到来自西非的源头。这说明埃博拉走出非洲的“路线”清楚,在其他地方的传播仍然可控。 鉴于埃博拉病毒已经传播到其他大洲,世卫组织在公报中建议,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这三个疫情严重的国家应在国际机场、港口、主要陆路口岸维持或加强高质量的出境检查,这会对降低输出埃博拉病例的风险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其他国家,世卫组织也鼓励实施入境检查。同时,世卫组织呼吁世界各国加大对西非疫区的援助力度。 中国在全球防控埃博拉的努力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对内方面,中国加强了在机场等入境口岸的检查工作,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都发出了加强检疫的通知,每年都迎来大量非洲商人的广交会也有专门的防控举措。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之下,迄今没有出现输入性病例。 (据新华社10月2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