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海曙街头,望着舒沁苑小区一栋栋漂亮的居民安置房,欣赏着西河街违章建筑拆除后焕然一新和37条黑河、臭河整治后清水绕城的美景,前来视察的海曙区人大代表们,再次深深感受到区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职能、加大代表建议督办力度,给城区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海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志国介绍说:“近年来,我们着重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纳入监督工作范围,坚持用制度规范加强监督,切实增强监督实效,有效助推了全区工作的进展。” 加强督办,让代表建议“落地有声” 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力度,是人大常委会增强监督实效的重要内容。 2008年,海曙区人大代表张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内20余家单位使用燃煤锅炉,大量煤尘严重影响周围居民身体健康和环境的问题,在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领衔提出了《关于整治违规使用燃煤锅炉的议案》,要求尽快治理燃煤污染,还海曙区一片碧空蓝天。 人代会将这一代表议案列为重点议案,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形成审议意见后转交区政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改进工作。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相关代表持续不懈的跟踪督办下,海曙区2009年制定了“淘汰燃煤锅炉工作三年推进计划”。2013年9月底,全面建成“无燃煤区”,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这仅仅是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的一个缩影。几年来,海曙区人大不断创新完善监督工作,在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上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加强督办、让代表建议“落地有声”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促进全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加强督办力度,让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落地有声’,真正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陈志国告诉我们:去年,区人大代表各项建议办复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1.84%。 加强监督,管好政府的钱袋子 如何让纳税人的钱科学、合理地投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几年来,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努力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新办法,真正让政府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以前“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的财政预算,往往使代表对预算审查产生“无力感”。在海曙区今年的人代会上,审议会场上多了几张新面孔,他们是区财政局预算编制人员、分管局长,以及接受审议的部门主要领导,专门负责向代表解释预算报告中看不懂、看不清的问题,提高代表审查监督的能力。 为了让代表更加理清政府“财政状况”,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通过搭建与区财政、经济部门信息交换平台,将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管理情况及有关政策执行情况与人大监督工作情况定期互通,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年人代会召开前,财经工委都要结合财政和统计部门报送的经济和财政运行信息,对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初审意见为人代会审查和批准预算提供依据。为增强预算审查工作力量,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吸收了一批懂经济、懂政策的代表参与财经监督工作,本届财经工委委员超过上届人数,也多于其他工委。人大对财政监督的步伐越来越扎实,人大代表对政府的账本明细也越来越清楚。 在海曙区人大的财政监督下,近年来区政府逐步推行了以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为核心的部门预算,配套实施了政府采购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措施,开源节流收到明显成效。 制度先行,突出人大监督刚性 要切实增强和保障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必须健全制度,制度先行。 经过历届区人大常委会的努力,海曙区人大监督工作制度日趋完善,保证了人大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2013年,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司法机关重要案件和重大事项呈报备案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区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了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已分别向区人大常委会备案34件、77件、37件。 今年1月,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区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职权的行使。将辖区内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事项列入人大工作监督范围,并制定了相应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进一步推进了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落实这项制度,既有利于强化人大监督工作,也有利于政府在推进重大工作时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陈志国主任表示。 采访后记 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头戏”。近年来,海曙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强化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特别是换届后,在总结继承历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拓展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在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创新措施、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做文章。通过“加强督办、让代表建议‘落地有声’,加强监督、管好政府的钱袋子,制度先行,突出人大监督刚性”等措施,把党委重大决策、政府着力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强力推动,监督方式不断改进,监督程序不断规范,监督效果日渐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