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三方”的力量

———来自宁波石化区的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郭明豪 王璟 实习生 刘葳

  安全,对于一家石化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怎样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不仅是每家石化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当地群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日前,本报“绿色石化行”记者走进石化区,专题采访了园区今年创新探索出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安全管理新模式。

  为安全生产加“第二把锁”

  9月4日至25日,阿克苏诺贝尔宁波多元基地全面进入装置检修期,公司主动做好为企业安全技术服务的对接工作,共计实施针对装置检修现场的动态专项安全检查服务14次,检查问题38项……这是“第三方”繁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每周向石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供的工作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我们的工作就是强化安全技术服务和把关,犹如为安全生产加上‘第二把锁’。”繁安公司总经理郑骞告诉记者,园区内的落户企业,既有外资企业又有内资企业,内资企业又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导致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一家专业的“第三方”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来一次再检查,由此拉平企业之间安全管理水平的差距。同时,安全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也存在着如基建项目外包等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样需要“第三方”给予专业把关。

  自今年7月实施第三方技术服务安全管理新模式以来,“繁安”已为66家石化企业提供动态专项安全检查服务421家次,检查出各类安全隐患问题587项,已落实整改518项,整改率88.3%,到期整改率100%,确保了石化园区危险作业环节生产安全事故“零纪录”。

  从排斥到接受的“第三方”

  “刚开始推行‘第三方’时,遇到的阻力还是蛮大的。”作为推行第三方技术服务安全管理新模式的“第一责任人”,石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江坦言:最大阻力来自外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内部有专门的安全监管团队,他们认为不需要再受到第三方的监管;而其他企业也认为自身的安全监管水平达标,对这种新型安全监管模式有些抵触。

  经过广泛的宣传和不断的沟通,各家企业了解到第三方技术机构提供的不仅是日常工作的指导服务,更多的是结合他们多年检维修作业的现场经验为各企业带来的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同时,预防事故发生也是企业、政府、社会共同的目标,不仅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对此,郑骞更是深有体会。“繁安”员工在平时的检查和走访中,一旦发现企业作业中存在安全隐患,就会劝其整改,如果多次不改,则会上报至安监局处理。如园区一家化工企业曾连续三次被巡查发现无证动火作业,后由安监局约谈企业负责人,并请“繁安”帮其制定了安全管理提升计划,从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现场作业三个方面入手,使这家企业全面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

  三个月来,企业对“繁安”检查出的问题整改率由最初不到80%,上升到目前的95%以上。

  全省将推广“石化区模式”

  目前,园区158家企业采用两种不同模式委托第三方开展了安全技术服务,其中66家危化生产、使用、储存、经营企业由宁波繁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服务,92家一般工贸企业由镇海区安监局委托的中介机构的2名专职检查员进行监督性检查。

  那么,石化区是如何创新探索出第三方技术服务安全管理新模式的呢?

  据吴江介绍,这一安全管理新模式源自上海,但又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今年年初,管委会领导通过对上海金山区第二工业区的实地考察后,在引用第三方技术服务安全管理模式时,变以政府为主体改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又以奖励的方式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补助,以此推动这一新模式的实施。这一变动的意义在于,一旦发生事故,企业仍应承担其应有的主体责任,政府只是监管责任。

  新模式实施后,石化区内安全生产监管任务繁重、政府层面安全监管力量有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急待落实等长期存在的难题,已逐步缓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破解。

  日前,省安监局专门组织人员前来园区实地考察,出台了《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