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姓村”的当家人

———记宁海县力洋镇平岩村党支部书记张贤安

本报记者 黄合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通讯员 叶亦健

  宁海县力洋镇平岩村,一簇簇新建的漂亮楼房中间,建于上个世纪的村委会办公楼显得有些陈旧,斑驳的墙壁上是岁月留下的泛黄印记。

  在党支部书记办公室,45岁的张贤安正在为村里第一家卫生室的落成做最后的联络工作。过去的17年,张贤安带领着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百姓村”村民,从一贫如洗、矛盾丛生的困境中一步步走出来,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民主新农村。

  临危受命

  担起一个“破落村”

  平岩村是个特殊的滨海村落。

  825户人家、2000余名村民之中,竟有着来自15个省25个县(市)区的百余个不同的姓氏———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村子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1997年的“8·18”台灾,给村子带来了重创,苦心经营的橘子、棉花毁于一旦,村里一下子欠债70多万元。因为缴不起水费、电费,整个村子被强制停水停电,村民十分不满,“百姓村”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

  在这个危难时刻,28岁的张贤安放弃了收入可观的企业管理工作,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这个看似“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毛头小伙子,头顶着前任欠下的“巨额”债务,做上了数千名村民的“当家人”。

  从不低头求人的张贤安,几乎动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一家家一趟趟地跑,一年后村里的债务还清了。与此同时,利民惠民的民生实事项目也纷纷落地,一盏盏的路灯被点亮了,水库里的水质改善了,坑坑洼洼的村路也修平了……

  为了村子长远的发展,张贤安又提出,在平岩村建一条6米宽的主村道,每户村民家门口的道路也拓至3米宽———老实说,这个标准,即便是一些富裕村也未必能达到。

  “你是为了自己买小轿车开进村,才坚持要修路!”张贤安记得,因为修路必须砍掉部分路边的橘树,清理旁边的柴棚堆和露天粪坑,有些不理解的村民就指着自己的鼻子大骂。

  其实,张贤安心里打的是另外的算盘:平岩村是一个柑橘主业村,但因为交通不便,收益并不大;修建一条宽敞的道路,意味着前来收购的外地车可以开到家门口———这是一条通向富裕的捷径。

  张贤安挨家挨户地拜访村民,即便别人不给好脸色,他还是一口一个“阿叔”、“阿公”;他还主动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给一些家庭困难的出工村民发放酬劳。

  伸手不打笑脸人。在张贤安的动员下,原本固执的村民渐渐松了口,3个月时间,村里就硬化道路3万多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到95%。现在,随着一车车的柑橘运往各地,整个村一年有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村民终于理解了当年张贤安的一番苦心。

  致富带头

  清贫村的富民路

  2008年秋天,对于平岩村村民而言,是一段痛苦的回忆。那一年,柑橘价格“跳水”,每公斤只能卖1毛6分钱,而当时仅摘橘子的人工费每公斤就得3毛钱。

  “看着硕果累累,其实眼泪汪汪。”张贤安看到村民们眉头不展的样子,心里特别不好受。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张贤安太清楚“看天吃饭”这四个字背后的苦涩———单一的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太差,很难带动村民集体致富。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贤安得知服装加工厂效益好,容易操作,上手快,比较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就鼓励在外办服装加工厂的村民徐锡权把厂子开回老家来。

  但是,绝大多数村民对这一新事物仍心存芥蒂。第一个加工点成立的时候,只有12名妇女来干活,大家没有相关的操作技术,效率低,质量也很难过关。于是,张贤安邀请了镇上成人学校的老师到村里免费授课,同时走门串户,一家家挨个儿分析利弊,鼓励农村妇女放下身段,勤劳致富。

  “那些小媳妇,厉害的一个月可以赚6000多元。”说起在加工点上班,村民姚秀芬滔滔不绝。目前,该村已有7个服装来料加工点,年加工产值3000余万元,解决了170余人的就业问题。据估计,如今该村的人均年收入有上万元,迈入了“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行列,外来移民都安安心心扎根平岩村。

  “全村都是农保地”的平岩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三门湾区域开发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平岩村在三门湾区域远景规划中被划入居住区,同时也是甬临线高速复线的出口之一。当家人张贤安又开始勾勒一张新的蓝图,让平岩村成为宁波乃至省内乡村休闲基地,让村民的腰包再鼓一鼓。

  阳光村务

  小微权力关进笼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

  “这几年村班子特别团结,虽然我们村子不富裕,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66岁的老党员张立华是二代移民,在平岩村住了整整59年,见证了村子一步步走向繁荣。

  平岩村有了民生实事项目,100多个村民代表就会一起坐下来讨论商议,选址定在哪儿,资金从哪儿来,招投标以什么标准,最后作出民主决策。

  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阳光村务”背后,是张贤安的坚持:“‘权’和‘利’是挂钩的。虽然我们是穷村,但也必须程序规范,所有事情都必须确保民主决策、阳光透明。”

  在平岩村,村干部从来不用村里的钱,农村党员换届选举也从来不只是举举拳头,而是尽可能让基层群众都靠到权力的“桌角”,充分参与决策。

  2011年,村里的低保户要从43户调整到18户———这不仅仅是名额分配的问题,根据经验,村民一旦被摘掉“帽子”,会把村干部的“祖宗十八代”挨个数落个遍。

  这时,村子践行多年的“五议决策法”发挥了作用。村干部前期排摸出来的名单,先后通过党支部提议、村民委员会和村监委会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村民评议五个步骤,阳光透明地进行商议决策。最后,名单出炉公示,没有一个村民上访投诉。

  “村干部的权力要被约束在一定的操作空间里,不能再走囿于‘人情’、谋取私利的老路、歪路。”今年,平岩村成了该县首个村干部权力边界认定试点村,“36条权力清单”上墙接受村民“挑刺”。

  借鉴质量管理标准理念,张贤安编制了村干部各项权力运行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做到每项村务工作的事项名称、实施责任主体、权力行使依据、权力运行流程、过程公开公示以及违规追究办法等“六个明确”。

  省级民主法治村、五好村党组织、省兴林富民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在张贤安的带领下,“百姓村”收获了一项项荣誉。而对于张贤安而言,一双沾满泥土的双脚,踩在温润的土地上,才能走得从容又踏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