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联动”见魅力

---来自宁波石化区的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郭明豪 王璟 实习生 刘葳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宁波石化区与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的澥浦镇及其居民的关系如何?日前,本报“绿色石化行”记者专程前往澥浦镇,实地感受了该镇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上与石化区“和谐联动”的发展魅力。

  石化区是村子的坚强后盾

  这几天,眼看着由宁波石化区内企业投资一半资金建造的老年活动中心即将竣工,已在澥浦镇沿山村当了9年村书记的翁伟大禁不住感慨:“石化区真是我们村的坚强后盾啊。”

  沿山村是一个紧临石化区的村子,村民以种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以前,每当柑橘、葡萄成熟季节,常常遭遇“卖难”。2009年起,自从石化区的2家企业与村里结成“和谐联动”对子后,不仅每年能收到企业的资助款,而且一旦出现农副产品“卖难”现象,企业就会主动前来收购。 

  村民戴飞松以前因不了解化工行业而对石化区抱有成见,但自进入与村最早结对的宁波橡胶有限公司当上一名检修工后,不仅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了化工行业,而且为照顾家住宁波市区的同事,主动揽下夜班工作。

  说起石化区以工哺农给澥浦镇带来的好处,镇拆迁办书记戴兆平更是深有同感。他掰着手指告诉记者,实施“和谐联动”以来,开发区已累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资助澥浦镇基础设施、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开发建设。

  “石化区和澥浦镇已经成为一个发展共同体,在各自的发展中都离不开彼此,特别是实施‘和谐联动’以来,石化区为澥浦的集镇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累计投入到澥浦老集镇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过亿元。”戴兆平说。

  村子成了职工第二故乡

  位于石化区入口处不远的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园区距离周边村子最近的一家企业。自2009年参与“和谐联动”以来,该公司不仅常常向周边村子收购遭遇“卖难”的农副产品,还每年定期向结对村捐款5万元。对于这些付出,总经理张源仁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值!”

  原来,澥浦镇自实施“和谐联动”后,各村均向石化区全面开放硬件设施,全镇各村图书馆(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公共文化场所,均向石化区职工免费开放,并根据园区企业员工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开办乐器、舞蹈等培训班,免费帮助企业塑造青年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拉近了澥浦镇与石化区的“距离”,也进一步促进企业外来员工与本地人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同时,澥浦镇还积极与教育、卫生等部门协商,做大做强澥浦卫生院、澥浦中学、小学等教育医疗资源,满足整个区域内职工和群众求医就学等需要。这既解决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为石化区解决了后顾之忧,并有效促进了澥浦镇三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此外,该镇党员服务中心作为区域党员服务管理的平台,已实现了党员发展、志愿者服务、流动党员管理一盘棋,帮助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解决用工难问题。

  和谐相处的全国典范之一

  石化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胡祖友是“和谐联动”由来的一位直接见证人。因为他曾一人兼任澥浦镇党委书记和宁波化工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两职。

  在胡祖友眼里,澥浦镇与石化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1998年,在澥浦工业开发区内成立宁波化工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2002年11月,确立“市、区联合开发,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模式。2003年2月,宁波化工区管委会正式成立,澥浦镇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06年,为适应发展需要,宁波化工区与澥浦镇正式分家,双方分区而治。

  2007年,宁波化工区、澥浦镇在科学规划、大胆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和谐联动发展的举措。同年9月,宁波化工区与澥浦镇签订《和谐共创备忘录》,拉开了两区域和谐联动发展的序幕,宁波化工区—澥浦镇区域作为一个相互依存、共荣发展的“区域共同体”正式被提出。双方开始了“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和谐联动发展合作。

  有关专家在考察石化区后认为,通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一个全新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澥浦镇“区域和谐联动发展组团”脱颖而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化工区与周边乡镇和谐相处的全国典范之一。

  胡祖友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近年来,石化区在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主动帮助支持澥浦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澥浦镇则坚持“依托开发区、服务开发区”的理念,通过党建、文化、社会事务、经济发展、和谐维稳、城镇建设六大联动积极支持石化区发展,构筑起“大产业、大稳定、大社区”的共赢发展格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