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湾、今年62岁的陈上鑫,健谈,开朗,沉稳,每年出差飞行的距离可以绕地球四五圈。担任宁波台晶电子总经理14年来,他凭借前瞻性的全球眼光,带领台晶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宁波开发区虽然没有我们的配套企业,但是这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我们落户,企业发展也是稳中求进,现在已经占领了全球三分之一石英振荡器市场。”陈上鑫说。 晚上办起培训班,最终做成“蛇吞象”大订单 2001年台晶电子成立后,在引进自动化机器的同时,需要一大批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当时还是总公司副总经理的陈上鑫,决定先派一批人到台湾母公司学习,然后回到宁波公司再辅导其他人。现任总经理特别助理,当时被派到台湾进修的林海对此印象深刻。“去母公司我们学得特别认真,恨不得每天不睡觉。”林海说,回到北仑后,他们就利用晚上时间开课,把机器的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再教给其他员工。 陈上鑫说,这批员工特别能吃苦,白天工作一天后,晚上还要继续上课学习,直到深夜。饿了,出去还没有夜宵摊,只好回宿舍泡方便面。“当时有员工开玩笑跟我说,我们这工作时间是一天顶别人两天。”林海说。 而正是这样的刻苦学习,让台晶电子迅速拥有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员工。2003年开始后的两年,台晶电子开始迎来密集的客户验厂,几乎每星期都会有两次。陈上鑫说,当时他利用自己担任母公司副总经理的人脉关系,邀请到了飞利浦总部的采购副总经理、台湾区总经理、大陆区总经理来到北仑考察,把一次简单的验厂变成了企业展示。当时负责接待的管理处副处长王嘉祥说,他听到消息后也是又惊又喜,并预感到会有大订单。果然,在陈上鑫的努力下,当时只有200万个产能的台晶电子最终接下了每年400万个的订单。“员工素质过硬,政府积极帮忙,我当时就很有信心把台晶做大。”陈上鑫说,也是从那时起,台晶完成了从插件式到表面贴装的第一次工艺升级换代。 面对金融危机,果断投入,实现“弯道超车” 从2004年开始,振荡器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行业猛然跌倒了低谷。“因为要赶订单,平常每年春节我们只放4个小时的假,但到了那时候,我们整整放了1个月。”陈上鑫说,这也是当时行业的普遍现象。 但那时候,陈上鑫却反其道而行之,果断投资1亿元开始购置设备。“当时我通过全球性的客户走访,发现行业存在迅速复苏的可能。”陈上鑫说,而那个时候由于行业不景气,不仅购置设备周期大大缩短,购置费用还能打折扣,这让台晶在那个时候产能迅速得到了扩充。 果然在一年以后,振荡器行业开始全面复苏,需求大幅增加,而那个时候,同行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有了这批设备,订单连年翻番,不仅订单价格提高,而且客户为了尽快拿到货,付款周期也缩短了。”陈上鑫笑着说,2009年到2011年,台晶电子每年产值都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幅度。 “其实陈总总是有前瞻性的眼光。”跟随陈上鑫多年的林海说,在危机来之前,台晶电子已经着手开始准备内部培训,可以说,在2008年,台晶电子在同行业为订单焦头烂额的时候,通过内部培训又储存了一批技术骨干,这为后来的扩大产能打下了基础。 设备更新快于同行,一直保持行业领先 2011年后,振荡器行业进入平稳期,订单开始集中在几个大厂商手中,台晶电子生产的产品逐渐占据前列。“终端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我们只有跟上步伐才行。”陈上鑫说。 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台晶电子有时候还不得不吃点亏。“为了鼓励外商购置设备,政府给予我们保税的政策,这些设备在海关监管下实行进口免关税。”陈上鑫说,但往往保税时限还没到,公司却要更新这批设备了,但由于政策规定,这批设备还不能随意挪动,随着后来关税也是越来越低,因此最后他们还是决定在以后不享受这个政策。 每年5000万元到6000万元的设备更新投入,让台晶电子在设备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主要有4种方式。”陈上鑫说,新设备替换为最简单,而后是在原先设备上进行改造,接着是自己开发自动化设备,最后是在新设备上直接改装。“我们拥有110位设备工程师,这让我们在设备自动化上一直保持行业领先。”陈上鑫谈起这个,颇为自豪,而这也让台晶电子能一直稳定拥有世界知名客户的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