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牵手,傅丹与小琵琶手齐奏《阳春白雪》
|
|
傅丹领衔演奏琵琶乐舞《秋水夕照》
|
|
傅丹
|
10月12日晚上,宁波大剧院座无虚席,作为宁波市首届市民艺术节活动之一的“琴韵丹心———傅丹艺术生涯50年金秋音乐会”在这里举行。回顾自己50年从艺之路,傅丹感慨良多:“有人说,能在年轻的时候就选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一生为之努力奋斗,是一种幸福,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日前,傅丹被中国琵琶学会评为杰出贡献奖,并被聘为学会顾问。 一把椅子,一把琵琶,手指拨滑钩抹之间,简约中自有人生感悟和风云乾坤。诚然,宁波的国乐之海,有傅丹扬起的一片风帆;宁波的国乐之园,有傅丹浇开的一丛鲜花;宁波的国乐之路,有傅丹踏出的一行脚印。 序 曲 你送我一支玫瑰花 我要诚恳地谢谢你 有一些风吹过,有一些雨飘过,黑瓦青砖的古宅里,有外婆悠悠的琵琶声响起。每当此刻,咿呀学语的小傅丹,就依坐在外婆膝下,像是中了魔法一动不动。外婆笑着摸摸她的头说:“看来阿丹很喜欢琵琶,等再大一点我来教你。”然而,生活的作弄,外婆的愿望被击碎了……不过,外婆的琴声,犹如一枚种子,深深地根植在了傅丹的心底。 傅丹,原名雷傅丹,畲族。1947年3月出生于文化古城浙江临海。虽然家道中落,却仍然是书香盈室。傅丹的外婆从小接受琴棋书画的熏陶,特别是琵琶与箫的演奏具有一定的功力。傅丹的母亲是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她一心期望把女儿培养成知书达理又有音乐造诣的大家闺秀,因此经常带傅丹去欣赏音乐演奏和戏曲演出。有一次傅丹随母亲去书场,尚未入场,就听到了琵琶声声,小傅丹惊呼:“妈妈,外婆的琵琶。”妈妈拍拍小傅丹的脑袋告诉她:“这是临海词调啊。”之后,每次和母亲进戏院和书场,都是小傅丹最开心的时候。由于琵琶,她渐渐迷上了词调这极富江南特色的地方曲种。为此,她加入了当时的业余词调剧团,成了一名小演员。 1962年,刚满15岁的她跟随临海“词调乐社”参加在宁波举行的全省曲艺会演。正是那一次,生命之轨迹,无意中将傅丹与宁波联系在了一起;也正是那一次,傅丹认识了来自浙江曲艺团的琵琶乐手章婉萍。章婉萍弹奏的是傅丹听外婆弹过多次的《阳春白雪》,可是那天,她听出了琴音里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以及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儿时的记忆,一下子被激发了,傅丹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演出结束后参观天一阁,她俩又恰巧被安排在同一辆三轮车上。由于年龄相仿,两人一下子就熟了,傅丹问她“你能教我弹琵琶吗?”章婉萍当场拿出了一把小竹弓,开始演示轮指、弹挑…… 回到临海后,傅丹央求母亲向词调剧团的老先生借了一把樟木做的琵琶,开始不断摸索和练习。后来,母亲咬牙花了30多元,为傅丹买了人生第一把琵琶。 琵琶声声中,傅丹心中音乐的玫瑰花正在吐蕾。 散 板 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 落到美丽的花园里 有了自己琵琶的傅丹,简直是琴不离身、曲不离口,她一有空就往“词调乐社”跑,深得乐队老先生们的喜爱。过段时间,什么二胡、三弦、扬琴,她都能摆弄两下子,还挺像模像样的。 要成大器,必须走出去拜名家为师。终于有一天,妈妈把她送到上海的舅公家里。上海之行是傅丹琵琶航程中重要的转折点,遇上了第一位教她规范弹琵琶的孙雪金老师。第一次见面,他让傅丹弹一首自认最拿手的曲子。听罢,孙老师说:“乐感还不错,但指法太不规范了,得从头再来。”从此,傅丹告别了草根弹法,学院派的学习正式开始了。向孙老师学了一年多,傅丹的技艺突飞猛进,肢体语言合着乐曲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雏燕羽翼渐丰,可以放飞了。终于在1964年夏,她以出色的成绩考进了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成了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 傅丹的第二位恩师是蜚声海内外的国乐大师卫仲乐先生,他是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的创始人。1977年,傅丹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圆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并成了当时已72岁高龄的卫教授的关门弟子。 “弹奏琵琶最重要的是什么?”卫先生的第一堂课是这样开始的。 “是技法。”傅丹认真地答道。 “错了,是感情。只有演奏者自己被曲子感动,才能弹奏出让听众感动共鸣的曲子。” 更让傅丹一生受用的是卫先生告诉她的“文曲武弹,武曲文弹”。比如《霸王卸甲》是著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霸王卸甲》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擂鼓声、呐喊声、马蹄声……悲壮沉郁;然而弹奏这样的武曲,不仅仅要用力度取胜,其中还须有情。项羽与虞姬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感情,百转千回,如泣如诉。只有自己被其中的情感动,然后带着这种情去弹奏,才会有好的效果。 与第三位恩师王范地的相识,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当时傅丹恰好在北京参加会演,北京也有强烈的震感,她们被困在饭店。也就在那里,傅丹与王老师第一次见面。1978年秋,王老师受邀到上海音乐学院讲学。第二次见面,傅丹甭说有多高兴。未曾想王老师一开口就说:“小师妹,你好啊。”原来他也曾是卫先生的学生。这一亲切的称呼一下就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傅丹拉着“大师兄”的手,一定要请王老师为她“单兵教练”。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之后,她多次专程赴京接受王老师的指导。 还有一位让傅丹不能忘怀的恩师,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殷荣珠教授。当时殷老师是卫仲乐先生的助教,傅丹求学期间,是她经常在琴房内为傅丹做示范指导。殷老师的演奏细腻、柔和,韵味十足,具有独到功夫。有这样的老师辅导,傅丹真是受益匪浅;在生活上,也同样得到她悉心的关照。每每提到殷老师,傅丹内心充满了感激:“她是我情同姐妹的师长。” 在傅丹的琵琶航程中,恩师又何止前面提到的这四位。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20多岁的她,遍访名师,学艺交友。她上北京、走南京、去武汉、赴广州等地奔波求学。当时有被称为“北刘南汤”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汤良兴,有以一曲《赶花会》而闻名的叶绪然教授,更有琵琶界的前辈林石城、程午嘉、张萍舟等大师级人物,均成为她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 傅丹就像一只百灵鸟,愉快而勤奋地飞舞在音乐那美丽的花园里。 奏鸣曲 我们的爱情像那燃烧的火焰 大风也不能把它吹熄 自1964正式年从艺以来,无论是在部队文工团还是回地方剧团,尽管人生道路上有很多曲折和坎坷,傅丹总把辛酸压在心底,始终不放弃的是她所钟爱的琵琶艺术。母亲为了让她能心无旁骛,一直跟在她的身边,包揽了全部家务和承担养育小外孙女的重担。 傅丹十分清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的含义。为了弹好琵琶名曲,她不断学习这些曲子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书、文,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为了创作出让听众感动并能引起共鸣的曲子,她下矿区,上茶山,访老区群众,汲取生活营养。被国内权威琵琶曲集收录出版的琵琶曲《上茶山》,就是在这丰富的生活底蕴中创作并首演成功的。 1981年,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为她举办了个人首场琵琶独奏音乐会。1988年、1995年,她又分别在福州、南昌、宁波成功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她创作并演奏的琵琶曲在全国及省级以上的音乐比赛中曾11次获奖,其中琵琶曲《上茶山》、《秋水夕照》、《出征曲》、《滕阁秋风》、《盼归》获创作奖,并为北京、广州及香港等地唱片公司录制音带和唱片出版。1990年,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三次艺术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当代听众对民族管弦乐的心态变化和需求》获得好评,并在同年的《南昌文化》期刊上刊出。论文《关于琵琶演奏技巧的探讨》,刊于1990年的《中国音乐》。2007年,《上茶山》、《秋水夕照》两首作品还被收录进《中国琵琶名曲荟萃》曲集出版。 “亲爱的台湾同胞,各位爱好音乐的朋友们,你们好!这次节目,我要为朋友们介绍一位生长在祖国大陆的青年女琵琶演奏家,她就是傅丹。”1988年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专题音乐节目《乐坛群星》,隆重推出了傅丹。热情洋溢、欢快轻松的《上茶山》,内涵深厚、荡气回肠的《塞上曲》,激情奔放、韵味隽永的《送我一支玫瑰花》……一首首风格迥异的琵琶曲,通过电波向台湾同胞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从1982年元旦起,开办了“乐坛群星”专题音乐节目,主要介绍中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翻开节目名录,是一长串闪亮的名字:贺绿汀、李焕之、施光南、谷建芬、李谷一、闵惠芬……每一位都是在中国乐坛赫赫有名的大腕。所以,当傅丹接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邀请时,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直到现在,那期节目《弦上的诗情》的录音和《乐坛群星》文集,她还完好地保留着。 傅丹之于琵琶,犹如对于爱情之不离不弃,而且随着岁月推移,这种情感坚如磐石。 交响曲 哪怕你自己长得不那么美丽 我还是能够看得上你 也许,傅丹与宁波的缘分是早就注定了的。在宁波,傅丹第一次从省曲艺团琵琶乐手章婉萍手中获得了小竹弓,第一次在小竹弓上演习轮指、弹挑,第一次萌发了要当个琵琶乐手的纯真向往…… 1991年,宁波决定筹建成立市级歌舞团,需要物色一名团长。傅丹正好有个朋友是宁波文化系统的,就向领导推荐了她。宁波市文化局的领导一听情况介绍就说:“好啊,这个人就是我们要找的团长。”于是,文化局的两位领导专程到南昌找到傅丹,竭力邀请她担任宁波歌舞团的首任团长。 一开始的条件异常艰苦,一幢老房子,一走三摇……她带着一群职高毕业的舞蹈演员,开始了梦想的启航。他们付出满腔热情,依托多方资源,边筹建边演出,创排了很多节目。而第一次参加浙江省音乐舞蹈节的,是傅丹创作的琵琶乐舞《秋水夕照》。优美的旋律,配上曼妙的舞蹈,一炮打响,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在浙江省音乐舞蹈界取得了一席之地。 第一次成功,令全团上下信心倍增。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新建的宁波歌舞团办得有声有色。1999年春,歌舞团新大楼落成。其间,歌舞团获得过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创作演奏一等奖,原创舞蹈《满江红》还获得全国舞蹈比赛荷花奖银奖。这一切,都让傅丹觉得,曾经的选择是正确的,宁波果然是艺术家期盼累累硕果的高地。 琵琶是一种民族乐器,它比不上西洋乐器那样高大上,但是,傅丹以满怀的激情看上了它,至今不怨不悔。 和 声 你要骄傲轻视我 我要看看你的本领 照理说,傅丹已经功成名就,可以安然地接受鲜花和掌声了。然而,她觉得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藐视”她的堡垒还未攻克。于是,她再次为自己加压,积极投身到文化推广工作中去。 2001年8月,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北美洲的华人近200名琵琶高手,齐聚美丽的东钱湖畔,在琵琶名曲《大浪淘沙》铿锵有力的齐奏声中,首届中国琵琶大赛拉开序幕。这次大赛是继1980年“上海之春”全国琵琶大赛后,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且第一次冠以“中国”两字的比赛。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筛选,约有3000多名选手参加竞争,到宁波参赛的选手个个都是“琵琶精英”。大赛的评委主任是中国琵琶研究会会长、一代琵琶宗师林石城教授,13名评委个个都是国内各大音乐名校的教授或著名演奏家……大赛的盛况,至今还被全国民乐界津津乐道。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跟傅丹的敢于担当并为此付出诸多心血不无关联…… 2005年,傅丹担任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兼市文联主席。上任没多久,她就召集了22名艺术家,提出举办“百场经典”赏析会,进社区、进校园,讲析文学艺术经典作品,让艺术融入社会,让民众提高艺术鉴赏素养。如今,“百场经典”已成为宁波市文联的一个活动品牌。但是傅丹还在默默努力着个人的“一百场”———傅丹琵琶名曲赏析会。时至今日,傅丹几乎走遍了宁波所有的高校和县(市)、区文化讲堂。此外,她还应邀到温州、杭州、台州等地宣讲、演奏…… 古人常说“琴棋书画”,“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由此可见古琴对于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2003年,中国的古琴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众多民族乐器中唯一“入遗”的乐器。当傅丹第一次抚弄古琴时,她忘我了,那难得的沉静旷远的琴音,如一剂心灵良汤滋润涤荡了身心……古琴是现代人多好的精神疗伤剂啊。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它,传播给大家。 傅丹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开始,虔诚地拜师学艺,只要一有休息或出差的空档,她就奔赴杭州、北京去学琴,每天哪怕再晚、再累,都要抚上几个小时才入睡。她凭着执着、毅力,凭着琵琶的功底和对音乐的悟性,很快就学会了古琴,并为推广古琴连打三记“重拳”——— 一是邀请媒体大力宣传古琴历史、古琴文化、古琴艺术;二是特邀一批著名古琴家到宁波讲学、展演、培训;三是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先后聘请杨青老师组织举办了五期古琴培训班。 泠泠乎四弦,皎皎乎一心。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嘈嘈切切,半世烟云。傅丹是一位平凡的女性,但她执着,为民乐事业从一点一滴做起;她坚韧,不管困难有多大,认准了只要对民乐发展有利,她就勇往直前;她敬业,不管酷暑寒冬坚持练琴;她谦让,是同事朋友间温和贴心的大姐、阿姨、外婆;她中肯,待人接物从无半点虚假。 傅丹艺术生涯50年金秋音乐会前一天彩排的时候,她走下舞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臂顿时肿了起来。大家都担心次日的演出会不会取消,也有人建议她去住院治疗,如果一定要演出,就打封闭针。但是,傅丹咬咬牙说没关系。回家后,她叫老伴给手臂贴上了3张伤膏。次日晚上,傅丹如期出现在大剧院的舞台,脸上是淡和的浅笑。时而委婉多姿时而雷霆万钧的旋律,回荡在观众的心间。我想,如果当时观众得知傅丹是带伤在演奏,大家一定会怀着敬意,一齐站起来为她鼓掌,而且为她献上一支玫瑰花。 延伸阅读 2014年10月13日,《傅丹50年艺术生涯集锦》和《傅丹琵琶独奏曲专辑》首发式暨座谈会在宁波文促会会址举行,与会者对傅丹50年艺术生涯给予了高度评价。 刘锡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音乐会非常感人,相当精彩。傅丹具有四方面的精神财富:一是完善的艺术使命追求,鲜明的艺术特色;二是顽强的创业精神;三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精神;四是积极的服务民乐事业精神。 卢竹音(省民管学会会长):傅丹把自己和中国民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相知相拥,融为一体。她爱中国民乐胜过爱自己,她是中国民乐人的榜样,她是具有包含着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个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人。 李浙杭(宁波文促会常务副主席):傅丹有三个善:一是对事业的善,表现为忘我的工作;二是对艺术的善,表现为手不离琴,努力培养艺术人才;三是待人的善,表现为在日常工作时搞好全局工作,与人为善。 陈民宪(市音协主席):傅丹这50年艺术生涯,为社会而艺术,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为人生而艺术,有着高贵而完美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