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合 通讯员 边永福 吕昂迪 从奉化市溪口镇驱车向西,一路蜿蜒,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到达一个群山环抱的村庄———明溪村。 绕村而过的溪水、木结构的古桥、碧绿清脆的竹子、怡然自乐的农人———在这里,如置身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平和而美好。 “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眼中都有不同的意义。”村党支部书记徐从明今年54岁,在这个外人眼中的“山沟沟”,他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光,洒下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汗水。“当初我只是想着改变下村子的面貌;没想到一步步走来,一晃20年了。” 白墙黛瓦,绘出新农村 2012年,宁静的明溪村迎来了一支支工程队,他们将年久失修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将危旧房变成了崭新的瓦房,在破败不堪的村口造起了公园……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机遇,让住在穷乡僻壤的我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徐从明口中“千年等一回”的机遇,是当年市县两级针对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建设下拨的专项资金,足足有上千万元。 对于明溪村而言,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这个小村因位置偏远、信息闭塞,村集体经济一年还不到5万元。 那段时间,徐从明一天到晚“泡”在了工作第一线。为了节省资金,徐从明货比三家后才肯下订单;为了保证农居房建设质量,他全程跟踪施工、严把质量关,比监理员还细致。 在拆除危旧房项目中,个别村民有自己的“小九九”,故意避开登门拜访的村干部,60多岁的村民老张甚至直接把徐从明赶出了屋子。不过,徐从明没有放弃,第二天再次登门,听老张说心事谈困难;第三天,还没等徐从明开口,老张就主动签下了拆除危旧房的协议。 “从明书记有时一天就得来回市里、镇里两三趟,真是苦了他了!”徐从明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道路硬化、河道整治、危旧房拆除、庭院绿化、外立面改造……各项工程按照时间表顺利推进。如今的明溪村,白墙黛瓦、廊桥卧波、天水相映,成了宁波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样板村。 山水文章,谱出致富路 基础设施跟上来了,那么,该如何让村子富起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徐从明知道,作为一个闭塞的小山村,明溪村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没有舒畅便捷的交通优势,也没有着眼未来的产业布局。这里抬眼看到的,只是一重又一重的青山。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好好做一番“山水文章”?徐从明把目光投向了这方山水———溪口国家5A级风景区的巨大优势,加上明溪村独特天然的绿色生态,穿村奔涌的晦溪水,四面怀抱的四明山,底蕴丰厚的古建筑,这些都是亟待发掘的财富宝藏。 “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挖生态旅游资源,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徐从明的话铿锵有力。 他费尽唇舌说服周边的旅游单位,将明溪纳入他们的旅游线路,形成一条生态休闲旅游风景线;村里盖起旅游服务中心,他东奔西走,引入上海一家企业租用,由此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去年9月,原本躲在深山中的小村,终于和数百公里外的大都市牵上了线。通过和上海一家旅游公司合作,源源不断的上海客人将到明溪村进行2至3天的短途旅游,预计每个月有五六百人,在这个古村欣赏美景、体味慢节奏生活。“这里空气好,山好、水好,人也好。我一定再来!”一位上海的退休老师一到村口,就连连发出赞叹。 徐从明的汗水没有白费。2013年,明溪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至2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0345元。 宜居安乐,勤做百姓事 每次换届选举,徐从明都特别淡定。1994年以来,一届又一届,徐从明总是高票当选。 “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就要为大家办实事。”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难的问题、推进生态村建设、修建机耕路、美化村庄环境……徐从明当初作出的竞职承诺,正在一一兑现。 明溪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守着空巢。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子,却建起了溪口镇第一个村办的养老院,五保老人一律免费入住。 “我们住在这里,一日三餐可以吃现成的,工作人员照顾也很周到,都不需要我们动手洗衣服,交关惬意。”提起从明书记,村里的老人赞不绝口。 同时,为了方便村民生产,徐从明在村里修了2条机耕路、2座机耕桥,就此畅通了村子和外界联系的道路,也为下一步发展香榧基地埋下了伏笔。 近年来,明溪村先后获得省卫生村、市文明村、市环境整治先进村等荣誉。村里的老人还是习惯在自家屋前闲聊,只是内容变成了村里的新变化:“我们这个穷村如今变化那么大,真是没有想到。” “山纵崎岖我亦行”,由徐从明主笔的美丽明溪画卷正在缓缓展开。他说,趁着身体吃得消,自己还想多干几年,和大伙一起继续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