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一篇论述加强对官员监督的长文,结尾处用专家的话“点睛”:“当干部不容易,事业才会有希望;当干部不舒服,老百姓才会舒服一些。”笔者以为,这句话不够准确,很可能会误导公众。 “当干部不容易,事业才会有希望”,这话我是认同的。如果当干部太容易,一定是没有责任,也不需要付出的。这样的干部当官掌权,对事业、对人民,不可能有什么好处。因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既是空前伟大的事业,也是空前艰难的事业,不可能那么容易干成。 “当干部不舒服,老百姓才会舒服一些”,这话也有正确的一面。比如,当干部不容易了,他们干得很辛苦、很劳累,才可能创造优异的业绩,其结果必然是造福人民;他们的不舒服,不是换来了老百姓的舒服吗?反过来,贪官大搞腐败,侵占人民的财产,包二奶、养情妇,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滋润,但老百姓舒服得了吗? 但是,干部和老百姓的情感并不是天生对立的,如果认为干部不舒服,老百姓就一定会舒服,或者老百姓想舒服,就必须让干部不舒服,这样的观点无疑是片面的: 干部感到舒服的事,老百姓一定感到不舒服吗?对于贪官,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他们以多捞钱、多享受等为舒服,这恰恰是老百姓最愤怒的。但是,对于一心为民的干部来说,他们感到舒服的事,恰恰是人民感到幸福的事;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事,恰恰是人民的疾苦。焦裕禄感到高兴的事是治沙,这不就是老百姓的喜事吗?王岐山最不能容忍的腐败,不正是人民最愤恨的吗?一个好干部,他的舒服和老百姓的舒服是一致的,甚至他的舒服就建立在让老百姓舒服的基础上。 当然,腐败分子的舒服有和老百姓的舒服对立的一面,但也不是全部。很多贪官有两面性,他们在腐败之前,也曾为人民奋斗过,立过功,那时候他们的舒服和老百姓的舒服是不矛盾的;即使已经贪腐的官员,有的依然具有两面性,在大肆捞钱的同时,也可能造福一方。面对自己创造的那些政绩,贪官会舒服,这个时候的舒服与老百姓的舒服也不矛盾。 社会矛盾是复杂的,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绝对化。认为所有干部和老百姓的舒服是对立的,这种解读既会让好干部心里不舒服,也容易让人迷惑甚至误导公众:难道为了人民的舒服,就必须给干部制造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