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农民上网“赶集”

电商进农村,如何叫好又叫座

  本报记者 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 金旭孟 通讯员 李新标

    近段时间,柴桥久勤村村民张春玲加盟村里“我是农民”网点后,忙得不可开交。每到月中,村民们就来到网点,排起长队。原来,每个月的15日是村里的“农民日”,而“我是农民”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员工会将村民们在网上订购的东西送过来。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不便等原因,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缓慢。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被遗忘”的农村市场,也成为电商争夺的对象。最近,甬城本土企业———宁波正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率先搭建“我是农民”电商平台,采用O2O(线上订购、线下取货)模式,进军农村市场,教农民上网“赶集”。

  村民成“操作手”

  家庭主妇张春玲从没想过,自己会变成一个创业者。今年8月,她加盟“我是农民”,把自家的闲置地方腾出来,成为“我是农民”的久勤村网点。平时,她通过电脑操作,帮助村民进行网上预订,而货到之后,则通知大家前来领货。张春玲说:“本来闲在家里,现在轻轻松松,便多了千把块的月收入。”

  区别于传统的O2O模式,“我是农民”电商平台,在线下广泛布点。几个月内,仅仅在北仑区,便有200个网点。如此迅速扩张,得益于新的合作模式。“我是农民”副总经理傅旭光介绍,电子商务进农村,除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关键就是要解决物流。平台本身以农村团购为核心业务,为此,公司在线下布点时,主动与村民进行合作。

  傅旭光介绍,网点场地的合作模式有三种,一是农民闲置人员的家中,二是村子的老年活动中心,三是便利店,“场地是村里的场地,工作人员也是经过培训的村民,这样一来,可省下费用,还能帮助农民进行二次创业。”

  做产品也做公益

  在网点打开“我是农民”的购物平台,里面的货品种类非常丰富。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日用品、小家电等,货品种类有500余种。每个种类的产品,都设有档期。比如,每个月的1日至3日,是“柴米油盐”,4日至9日,则是小家电,每个月的15日,则定为“农民日”,平台会推出价廉物美的特价产品。傅旭光介绍:“与超市相比,我们提供的商品有着集约采购的价格优势,还不用支付相关的进场费用,价格可以更为优惠。”

  “像上个月的农民日,我们选择了猕猴桃、苹果、桂圆干、肥皂以及酱油这五款商品进村,这些都是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给村民们的。”柴桥后郑村网点的负责人胡慈波告诉笔者,活动还没开始,就已经有很多村民过来订购商品了。

  价廉物美的产品,迅速在农村集聚了人气,“口碑效应”也逐步发酵。除了做产品,“我是农民”平台还主动帮助农民卖产品做公益。两个月前,江山徐香猕猴桃滞销,负责人陈先生上门求助。傅旭光说:“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以每斤4元的价格,放在网上售卖,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出600斤!不仅快速消化库存,而且帮助村民买到优质的产品。”

  探索之路仍漫长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农村市场前景广大,但农村部分人仍然是未触网用户,农村人群的电商化过程仍然非常漫长。除了用户关,物流关也是一个重要瓶颈。农村人群较为分散,物流路线必须合理规划,以便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

  宁波正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臻伟认为,相较于电商巨头,“我是农民”平台更为本土化。“10月13日,马云宣布千县万村计划,将投资100亿元用于农村电子商务,显然,农村将是未来最大的潜在市场。模式更贴近农村,才能够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发挥更大的优势。”

  据介绍,“我是农民”电商平台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在宁波大市区布点2000家。此外,各个网点还将增加农产品代销、中介、缴费、理财、医疗、旅游、保险等多个服务项目,并建立全方位满足农村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商品团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