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质检总局小小一招,给今年的疯狂“双十一”泼了一盆冷水:以“神秘买家”方式抽查了主流电商502个批次七类产品,发现竟然有近三成不合格。皮鞋、毛绒布制玩具、休闲服装等7种产品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均在30%以上,其中不乏名牌大牌身影(11月9日《钱江晚报》)。 “双十一”的亮点在于以超低价促销吸引消费者。今后“双十一”疯狂打折的趋势或会继续,甚至可能愈演愈烈。可谁曾想到,在电商的所谓“严格管理”下,在入驻商铺的信誓旦旦下,竟然有这么严重的以次充好现象。如果再不实施有效监管,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查处力度,那么“双十一”就会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狂欢节。到头来,不仅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双十一”这一“品牌”也会黯然失色,电商平台、网店同样会深受其害。 但监管好网店,让它们在“双十一”这类促销活动中循规蹈矩,诚信经营,绝非像管理实体店那样简单。网店的商品一般只在店主与消费者之间流动,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很难发现问题。因此,监管网店促销商品的质量,需要创新方式。质检总局以“神秘买家”的身份抽检部分商品质量,是一个极好的示范。期望各级质检、工商、物价等部门能行动起来,经常当“神秘买主”,并形成制度,让那些不诚信经营者时刻警醒。 由于电商面广量大,单靠政府职能部门和电商平台进行监管,力量还不够,难以全覆盖。如果能将活跃在各大实体店中的“职业打假人”引入,形成一批“网店职业打假人”,无疑能给借促销之名欺骗消费者的商家以极大的震慑。当务之急就是,相关部门应尽快给予“网店职业打假人”以合法地位,鼓励、引导其打假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