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党史·国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郡城风华

  古东渡门

  明之为州,实越之东部。观舆地图,则僻在一隅,虽非都会,乃海道辐凑之地,故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东出定海有蛟门、虎蹲天设之险,亦东南之要会也。

  ([乾道]《四明图经》·卷一·分野) 

  宁波是中国方志文化传承的重镇,被誉为“方志之乡”,自宋代以来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地情文献。地方志和宁波这座城市到底有什么关联,又是如何选择记述对象和范围加以记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志书中宁波的“前世今生”。

  如果史书要突出主线的话,地方志则要管住“一大片”,需要“横陈百科,纵述史实”,要全面系统地分类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志书对应的是所在行政区域的起源发展变化,而且这种保存城市记忆方式是接力编修志书。

  对于宁波来说,志书首先要回答“城市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宝庆]《四明志》认为宁波地域建城始于句章,“古句章县在今县(指慈溪县)南十五里,面江为邑,城基尚存”,这被后来的考古发现基本证实。该志又提到罗城“周回二千五百二十七丈,计一十八里”,“奉化江自南来限其东,慈溪江自西来限其北,西与南皆它山之水环之”,为我们今天准确认识1000多年前的宁波城市面貌特征提供了依据。

  地方志对宁波交通建设、港口变化的记述很详尽。[开庆]《四明续志》记录了道路整修,因“塘堤坏,过者危之”,修砌西塘路“三千六百六十丈,桥二十二座,水沟五所”。地方志还完整保存了历代街巷名称、方位、数量等信息,明《敬止录》引已佚的[永乐]《宁波府志》载,城内街道有大梁街、砌街、冷静街等9条,城外街道则有百丈街等3条,又如明代的新街“东至开明桥直街,西至市心桥直街”。地方志载最早自句章港这一“要口”开始海道运输,[嘉泰]《赤城志》又有东晋年间有人“自海乘槎至”的记载,[光绪]《鄞县志》“庆元为郡,并江通海……万斛之舟,直抵城下”是宁波港埠地位的生动描述。

  历史上的宁波出产什么,又是如何重视治水、开展水利建设的?[成化]《宁波郡志》点明“四明滨海而岸山,故其所产多海错”,其时“水族之富”是“亦有荒有熟”。[嘉靖]《宁波府志》载,当时作为贡品的物产有泥螺、紫菜、鹿角菜、墨鱼干、酱蚶子、龙头鱼等海产品和金橘、金豆等果品。对于物产品种、外观形状、主要产地、种植时令、活动分布等记载更为详尽,杨梅记有金家乌、许家乌、韩家晚、大荔支、小荔支等品种,提到乌竹“其笋最佳”,茭白“生于水中味美可啖”。地方志的记录凝结了宁波人民认识水、驾驭水、利用水的智慧,其一,归纳水资源的利弊特征,[乾道]《四明图志》指出“明为州濒海枕江,水难蓄而善泄,岁小旱则池井皆竭”;其二,志书中多记历代修湖筑堰以利灌溉良田、阻咸蓄淡、船舶通济往来等治水之政。

  古人是如何解决居住问题并进行管理,他们的节庆是不是更加丰富?南宋时房屋密集接踵相连而建,民居“跨濠造浮棚”,甚至“塞水道,碍舟楫”,造成绍定年间城内东北厢连绵大火,志书编纂者批评其“人知广其屋宅,而不知自为不利”。关于拆除违章建筑,[民国]《鄞县通志》记述当时政府取缔危险房屋事宜,要求限拆或会同其他部门强制执行。节庆民俗是地方志关注的重点,[雍正]《宁波府志》把元日、立春、元宵、立夏、端午、七夕、中元等10多个节日收录其中,如元宵十四夜“各家以秫粉作圆子,如豆大谓之灯圆”。

  古时宁波是怎么发展经济,形成市场,百姓又是如何谋生的?宁波商业起于“市”的出现,地方志对各类“市”产生、演变和具体位置、交易品种记载充分。入载的庆元府通告认为宁波“濒海之地,田业既少”,城市小民“以兴贩鲜鱼为生,以挑卖生果度日,理宜优恤”,除对腌盐海产品(鱼、虾)及外地贩运水果等收税外,其他生鲜海产品及当地产果类全部免税。编织草席是宁波传统产业,[至正]《四明续志》讲老百姓考虑“计所赢优于农亩”,因此“以织席为业”,到了民国时期“每年输出外埠”,“宁席”在广东南洋列岛“销路尤大”。(高曙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