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拍出乡里乡亲的“烟火气”———

电视剧《红高粱》掀收视热潮

  新华社记者 许晓青 孙丽萍

    “从此不要依靠别人,靠自己!”“遇到好人,我会比好人还好;遇到坏人,我会比坏人更坏!”最近正在山东、北京、上海、浙江四大卫视同步首播的电视剧《红高粱》,将莫言笔下那个仗义率真、敢爱敢恨的“我奶奶”九儿再一次“复活”。

  2014年,距离当年莫言原作在《人民文学》上首发已有28年。近30载,《红高粱》因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而走向世界,又被改编成舞剧、地方戏等,而今推出的电视剧,也曾引发不少“高粱迷”的担忧,但开播以来收视数据一路领先,周末档已稳居全国第一。

  从经典文学出发,到影视作品的再创作、再改编,究竟如何跨越时空局限,保持原著的生命力?电视剧《红高粱》主创团队及观众各有高见。

  周迅版“我奶奶”更有灵气

  电视剧《红高粱》开播前,周迅能否胜任“我奶奶”这个角色不乏争议。特别是有了上世纪80年代巩俐版的九儿珠玉在前,如今40岁的周迅扮演18岁的九儿,无疑对全剧形成“挑战”。

  电视剧播出后,网友评价“叫好”居多,豆瓣网受众群给出了7.7分,大部分网友认为周迅饰演的“我奶奶”灵气十足、耳目一新,很到位。

  莫言认为,周迅饰演的九儿确实“更加有灵气,更加活泼可爱,有一种朝气”;导演郑晓龙则坦言:“周迅本身演技非常好,身上有股女汉子劲儿。”

  据山东卫视有关负责人介绍,莫言在与郑晓龙讨论剧本时还透露,当年动笔写小说时,选取的就是自己奶奶的形象,而事实上莫言的祖母也是一名个子不高、小巧玲珑的女性。这也成了此次莫言最终认可周迅出演九儿的原因之一。

  郑晓龙再度拿出“考据癖”

  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视剧过度娱乐化、恶搞化的当下,《红高粱》被搬上荧屏是否还能秉承原著精神,依然令一些专业人士担心。

  不过,导演郑晓龙和编剧赵冬苓均表示,希望坚持在电视剧中体现“忠于历史和现实的严肃态度”,向某些“抗战神剧”的粗糙做派说不。

  郑晓龙说,他拿出了一贯的“考据癖”,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原著,因此剧组为了抢拍“高粱戏”在山东高密下了苦功夫,充分运用实景,将民居、牌楼、石桥引入画面,力争复原莫言笔下独具特色的山东景致和人物,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为了模拟上世纪山东当地的“颠轿”风俗,剧组经过严密考据,先后改造出两款当地传统大轿,由扮演余占鳌的朱亚文等苦练出3套“颠轿”步法,再逐一进行试镜、排演、论证、淘汰,不敢有半点马虎。

  拍出乡里乡亲的“烟火气”

  郑晓龙透露,抗战期间,他的父亲曾在山东莒县参加战斗,差一点牺牲,而这也激励他在拍《红高粱》时,拍出战争的真实感、拍出惨烈而严酷的历史事实。

  赵冬苓说:“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黄土高坡上的一望无垠、寂静和荒凉,而这一次回到高密拍摄的《红高粱》,我们讲究的是故事里乡里乡亲的‘烟火气’,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故事推进,都更加‘接地气’,想把当时的社会百态写出来、拍出来,加上今天老百姓依然能听懂的大白话,大家就会爱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