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许玉芬 张立)近日,一起房屋漏水纠纷让南苑小区的社工们头疼了好几天:楼上楼下两户邻居因为房屋漏水赔偿问题协商未果成了冤家对头。获悉后,主动上门调解。“社区法官”在认定事实的基础上,从法理方面对纠纷的法律关系、责任认定、赔偿数额等予以详细释明,并征得双方同意,邀请第三方对漏水损失、原因进行评估鉴定。最后评估结果是楼下住户的卫生间吊顶需要更换、部分墙面需要重刷,费用大概是800元,双方对调解结果无异议。 在海曙区,由于“社区法官”的及时介入,很多这样的邻里纠纷与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海曙区已实现社区法律顾问义务服务全覆盖,保证一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免费服务一家社区或合作社。法院和检察院也均派出骨干和72个社区一对一结对,有效解决8小时外社区执法监管盲区。 海曙区借助社会多元力量,构筑了一个基层惠民“司法网络”。自2004年创设“大调解”机制以来,陆续设立“三横四纵”调解网络、天一中央商贸区调委会、涉诉纠纷调委会、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物业纠纷联动调解机制等。如今,社情民意接待服务站、商圈综合服务中心、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司法服务平台遍布全区,实现了群众反映问题路径不超过1公里,问题受理时限不超过24小时的目标。 海曙区还通过政府“买单”的方式,加强基层惠民“司法网络”的力量。前不久,区里刚出资3万元购买“律”动民生法律服务项目,该项目将定期进企业和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讲、法律培训、法制文化作品创作、社会力量普法课题调研等多种服务。此外,政府购买岗位的形式也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司法服务组织人才断层的难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海曙居民知道了有矛盾就找专职调解员,有纠纷可以走进法律工作室,有疑问不妨拨打热线问一问律师志愿者。目前,海曙区基层惠民“司法网络”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