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刘正谷 宁海县黄坛镇海云茶场总经理 前不久,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颁奖大会上,宁海县的“双尖白茶”荣获特别金奖。这已经是“双尖白茶”连续六次蝉联国际名茶金奖了,而生产这种白茶的黄坛镇海云茶场,也依靠“金奖”的口碑,在全国高端茶叶行情走低的大环境下,开拓出遍及海内外华人圈的精品白茶新市场。 “做高档茶和低档茶,所获得的回报完全不同。”刘正谷回首20年的种茶人生,感慨万千。他和妻子1995年从国有企业下岗后,在前童镇办了一家茶场,专卖低档次的炒青、烘青等出口茶叶,两三元钱一斤,一年卖100万公斤茶叶,利润率只有5%。如今,他经营的茶场一年生产茶叶仅2000公斤,销售额却达300万元,利润翻了好几番。 进军高端茶叶市场并不容易。 首先是转型的时机与魄力。“2000年前后,我发觉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决定卖掉原先的茶场,改种高档茶。”刘正谷说,他当时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钱,在桑洲最南端的一片荒山上试种茶叶。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断。 茶叶品种的选择也颇费功夫。起初,刘正谷从福建、温州引种了200亩早茶和100亩特早茶,但产出的茶叶质量、销路达不到预期。后来,他转而瞄准“高山茶”,并于2002年在黄坛镇双峰片的山区承包下500亩山地开始试种。 “第一年种的是早茶,结果山太高,失败了。”刘正谷说,“第二年我试种了两个品种,其中白茶的存活率相对较高,我便把存活的植株保留下来进行筛选。”一年年筛选下来,海云茶场逐渐在740米至850米高的山地上建立起200亩规模的高山白茶基地,茶场注册的“双尖白茶”的供应也有了保障。 2003年种白茶第一年,刘正谷就开始送茶叶参加“中茶杯”茶叶评比。“我想知道我的茶叶究竟处于什么档次,以及其他地方的人对我的茶叶的认可度。”刘正谷的想法是,做高档茶叶,需要在全国、全世界的市场销售,所以即使种茶技术还不成熟,也要想办法让“双尖白茶”走出宁海。 这一年,宁海“双尖白茶”在参评的400多家企业中排第25名,获一等奖。2005年,他又送茶去海外,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名茶评比,排第7名,赢得金奖。此后的事就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几乎每年,“双尖白茶”都会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的评比,成绩也越来越好,在高端茶叶市场积累起了品牌知名度,顾客闻讯上门购买…… 点睛 刘正谷的“双尖白茶”六次蝉联国际名茶金奖的奥秘在于面向国际和立足实际。一方面,他坚持走外向型道路,定位国际茶叶市场,敢于在世界舞台上打拼;另一方面,他从当地实际出发,筛选出适宜高海拔山地生长的白茶品种。高精尖的茶产品带来高收益,也带动了山农致富。 (应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