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读 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的品格与画的风格

  邹大鸣

  金色的秋季,满是收获,满是喜悦。文艺界亦充盈丰收,陈林干先生的个人画展成功举办及画集正式出版便是一个例证。

  林干先生是一位勤奋睿智的文人画家,笔耕不辍,新作频现,他醉心于自己喜爱的艺术,上苍又特别给他丰厚的回报。

  宁海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适合艺术家的成长成才成名。自然生态环境与艺术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林干先生真是有幸,在这片大地上追随着潘天寿等一代宗师,汲取养料,终成大器。

  林干先生是位艺术多面手,山水、花鸟、书法、诗词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孩童时代因写得一手好字,便一夜成名。虽家境贫寒,仍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精神世界的富足,对世间真善美的感悟。

  他担任过宁海县美协的主席,为繁荣当地艺术事业无私奉献,乐此不疲。我想,宁海美术的地位与实力,应当与陈林干、王琛(现任宁海县美协主席)等一批画家们的执着与努力不无关联。

  读林干先生的画是一种另类的艺术享受。他的画作与众不同,远远的一眼便可认出,极具个人的风格。展出和结集出版的花鸟、山水作品,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以及作者对中国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这种成就在甬城中国画艺坛中实属凤毛麟角。

  画品即人品。林干先生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充满热情,善饮能侃,举手投足之间,极富艺术家气质和人格魅力。圈内人喜欢他,奉为至朋良友,这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次见到林干先生,那还是我在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期间。那年金秋,我们在保国寺灵山上举行雅集,有友人指着潜心作画的中年人说:这便是陈林干,宁海过来的画家。中午就餐时,我们谈兴甚欢,俨然像是老朋友了。他说要送我一幅作品,作为见面之礼。此番场景历历在目,这也是林干先生嘱我写序,我爽快答应的其中一个原因:“来而不往非礼也!”

  其后,接触越来越多。年初,他参与组织宁海当地的画家,浩浩荡荡地进军宁波美术馆,办了一个像模像样的专题展览,轰动一时。

  无论在西泠印社“春季雅集”宁海书法笔会暨潘天寿诗词书法作品展开幕式上,还是在“童衍方艺术馆”开馆的日子里,我总能见到林干先生忙碌的身影,他负责接待参加活动的民间各方来宾,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宁海一隅落到实处,嘉宾们对此有很高的评价和口碑。

  林干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及甬上各方,人们尊敬他的人品画风,更对他的教学套路仰慕有加。近日,遇见他的一位爱徒,名叫杨露群,在海曙区一所学校供职,我请她概括林干先生的艺术人生,她脱口而出:率真无假,淋漓痛快;出其不意,情理之中。哦,前部分说的是人,后部分讲的是画。难得难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要谈的是个性决定成败。敢于直面人生,充满阳光欢乐,善于广交朋友,如此个性,影响到艺术创作,其用笔、其用墨、其造型,洒脱自由,奔放激情,充满生机与活力,画面的张力和视觉冲击,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此乃高人也!

  家乡的山水与父老,滋养着陈林干,这是他心灵的港湾和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受到了这些元素的深刻影响。

  从艺术家的生命角度而论,我以为林干先生还有许多艺术高峰要攀登。艺无止境,贵在求变,愿他艺术之树长青。

  (作者为宁波市政协常委、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