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全力打造港口经济圈

  编者按

  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发挥宁波比较优势、优化区域战略布局、深化对外开放格局提出的重大命题,为宁波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国家相继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举措,为构建宁波港口经济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港口是宁波最好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好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宁波如何谋划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如何在参与“一路一带”建设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助力城市国际化?昨天,宁波港口经济圈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在中国港口博物馆举行,来自市级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高校、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的代表,就上述问题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

  加强理论研究引导 助推港口经济圈建设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洪嘉祥

  当前,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围绕“三个着力于”,助推宁波港口经济圈和“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建设。

  一是着力于全局战略,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重要论述,以及宁波市委、市政府对此作出的战略部署,全力推动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全面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

  二是着力于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港口经济圈理论研究。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各大智库和相关企业,要对“一带一路”和港口经济圈的重大问题、战略问题等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提供借鉴和智力支持。具体来说,要做到五个结合,包括结合实现宁波发展战略目标开展专题研究、结合宁波“十三五”规划进行前期研究、结合港口经济圈专项规划的制定开展相关研究、结合人文交流开展研究、结合明年工作思路和措施开展针对性研究等。

  三是着力于舆论氛围,切实加强宣传引导。要发挥纸媒、广电、网络等各类媒体的合力,共同为建设港口经济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后,要继续注重港口经济圈生动实践和理论成果的报道,继续注重推进人文交流方面的报道,以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助推宁波加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城市建设。

  以人文交流为引领 打造城市国际化新高地

  市外办主任 孔玮玮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地方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宁波必须进一步立足比较优势,明确定位,重点是做好“软实力”和“硬资源”两篇文章,通过实施“一个引领四个并举”战略,助力港口经济圈,打造城市国际化新高地。

  以人文交流为引领,以国际友好城市为依托,利用海丝始发地的历史地位,输出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扩大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具体来看,可在友城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开展“十大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包括高规格举办2015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举办以港口为主题的“国际港口文化节”活动、打造“一带一路”友城群、打造“丝路科技合作基地群”、开展“丝路宁波”系列推介活动等。

  “四个并举”是做深基础研究内容、做强港口服务内涵、做精中东欧合作、做优跨境电子商务。宁波要围绕资源禀赋及区位特点,深挖潜力,在参与“一带一路”中形成发展新优势:一要做深基础研究内容,积极转化研究成果;二要做强港口服务内涵,抢抓国际规则制定权;三要做精中东欧合作,培育双边合作新的增长点;四要做优跨境电子商务,促成全省优势互补新架构。

  抢抓机遇打好“五张牌”

  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发规院院长 詹荣胜

  港口经济圈是一种生产布局、资源配置的地域组合形式,是以港口这一独特资源为中心,以综合运输体系和海陆腹地为依托、以港口产业链为主要支撑,经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宁波港口经济圈要努力打造“三区+五带”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三区”是指核心区、辐射区和影响区,“五带”则是指以宁波港为中心,以综合运输、文化合作等为支撑,形成放射状分布的紧密合作区域。

  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要立足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形势、大背景、大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走共同发展之路;坚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以港口、产业、文化合作为突破口,以培育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根本支撑;力争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服务中西部、连接海内外的港口经济圈示范区,巩固提升宁波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当前,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重点在于打好“五张牌”:一要打好“战略牌”,争取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二要打好“港口牌”,提升港口经济圈发展能级;三要打好“产业牌”,谋求港口经济圈联动新优势;四要打好“开放合作牌”,搭建港口经济圈合作发展载体;五要打好“改革创新牌”,培育国际化营商环境。

  优化集疏运系统 拓展港口辐射范围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教授 刘桂云

  作为宁波经济新的增长点,长江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宁波港口经济圈的目标应该是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区,具备较强的国内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

  优化港口集疏运方式。调整公路、铁路、水路集疏运方式结构,提高环境友好型的铁路集疏运比例。拓展港口内陆腹地,构筑对接“一带一路”的贸易物流线,形成放射型、立体式的港口集疏运网络,拓展港口经济圈的辐射范围。

  优化港口集疏运设施。通过优化集疏运节点设施、加强疏港公路建设、加强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绿色低碳的运输装备等多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优化港口集疏运管理。包括完善集疏运系统管理机制,发展智能运输,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优化集疏运信息系统和建立绿色低碳集疏运激励机制。

  打造交流展示平台 促进港口文化发展

  北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杨劲

  在首届港口文化节期间,北仑区作为承办单位,感受到文化展示交流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为此萌生了建设港口博物馆的设想。目前,按照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建设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已在北仑开馆运行。

  建成港口博物馆只是为举办港口文化节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场地,为港口文化的交流展示提供了平台保障,而更重要的是内容充实和运营完善。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围绕博物馆做好系列文章,初步考虑与国内外一流的美术院校或组织合作,利用港口博物馆周边的场地定期举办集装箱彩绘比赛,并同步配合举行音乐会、摄影展等活动。加强与交通部、国家文物局以及宁波港的合作,积极引进行业专题论坛。加强与国内外港口城市、有关县(市)区的合作,真正实现港口文化节的文化内涵、港口特质、国际元素和群众参与。

  用好战略机遇 拓展港口经济圈

  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徐华江

  当前,国家正在加快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这给港口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

  宁波港集团将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港口转型,拓展港口经济圈,为宁波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多作贡献。

  完善功能,增强综合服务力。港口是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其服务功能的强弱、综合服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宁波港集团将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完善港口功能,做强码头业,大力发展物流业,培育贸易、金融等业务,延伸产业链和服务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加强合作,打造港口经济圈。要通过加强港港、港航、港铁以及港口与地方政府、口岸单位、上下游企业等的互联互通和广泛合作,增强宁波港的辐射力,拓展服务圈,构建合作区,扩大共同利益。

  一是强化与省内港口合作,形成港口经济“核心圈”;二是深化与长三角港口合作,形成港口经济“紧密圈”;三是推进与国内其他港口合作,形成港口经济“辐射圈”。

  科学把握港口经济圈内涵特征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阎勤

  构建港口经济圈首先必须科学理解和把握其内涵特征。与都市圈、城市群、港口群等区域经济圈相比,港口经济圈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圈层带动,即整个港口经济圈依托核心集聚区形成若干环状空间组团,以宁波为中心区向外通过紧密的功能联系走廊,形成内围圈层;二是线性辐射,即港口经济圈对外的功能辐射一般沿港口航线、多式联运、贸易走廊、信息网络等“线路”进行,超越空间的远程联系;三是链式集合,即将相关港口和城市的产业、资金、信息、基础设施、人才、生态等要素集合,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等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发展链条。

  加快构建宁波港口经济圈,近期要着力推进几项重点任务。一是要抓紧制订宁波港口经济圈专项规划,积极争取成为国家战略。二是要加快打造国际强港,谋划创建国际港口联盟。三是要着力发展城市经济,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群功能。四是要积极推进开放合作模式创新,构建完善开放经济体系。五是要注重发展多式联运,更加健全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海陆空”交通集疏运网络体系、“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以及信息网络体系。

  做好经贸合作四篇文章

  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顾立群

  从宁波实际来看,港口经济圈的最重要一头应是开放型经济圈,而这恰恰是“一带一路”的实质。我市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重点是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搭好平台。除了继续做好我市现有的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外,重点应打造好中东欧平台,争取通过几年努力,使中东欧展升格为国家级的中国—中东欧博览会;

  二是布好棋局。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需要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按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进行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要从全局把握沿线国家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状况、政治文化等情况,选择若干重要国家和城市,就投资、贸易、港口、人文等合作交流进行战略布局;

  三是弹好钢琴。在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要统筹谋划、协同发展,坚持出口与进口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力求效益最大化;

  四是做好保障。“一带一路”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在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同时,也要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做好相应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宁波要建设连接世界的桥梁

  达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彬

  在国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战略之际,宁波要快速融入这个战略,而且要争取走在前列,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巩固宁波口岸优势。如今,宁波港已是世界级港口,今后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为此,未来要继续强化和巩固宁波口岸优势:一是进一步推动口岸信息化建设,建设“无纸化”口岸;二是全面梳理口岸流程,建设“透明”口岸;三是清理口岸收费标准,建设“低成本”口岸;四是鼓励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建设“物流强”口岸。

  在迎合未来经济新格局方面,要着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和建立适合跨境电商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研究和建立扶植国际电子交易平台企业的政策;抢夺有电商背景的国际化及国内成功的企业资源;引导金融和保险业进入国际物流和国际电商环节。

  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助推对接国家战略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徐正

  今年六七两个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广电集团联合策划推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这次活动是建国以来宁波媒体规模最大的一次跨国采访活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重大主题立体化、全方位融合传播活动,为宁波建设“一带一路”先行区,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推进城市国际化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结合亲历这次跨国采访的感受,就如何发挥舆论引领作用、助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谈几点建议:

  要以全球化视野来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在制订对接规划时,应该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区域合作方向,眼光不能只停留在东南亚、中东欧等先行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和亚太、欧洲两大经济圈,也应关注像市场潜力巨大、合作愿望强烈的一些非洲大西洋沿岸国家,这些国家很可能成为宁波转移过剩产业、扩大经贸合作的重要区域。

  要强化互利双赢意识。互利双赢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制订和实施对接国家战略时,一定要把互利双赢贯穿始终,特别是向一些欠发达国家转移过剩产业时,尤要注意这一点。

  最后,要有敢打“持久战”的勇气和耐力。

  本版文字 俞永均 金旭孟 本版图片 严龙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