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击花钱”还是“集中花钱”?

年底4万亿财政支出预算追踪

  
  
  11月27日,福州市鼓楼区纪检监察人员(右一、右二)在区财政局核查“三公”经费支出和报销情况。(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今年前10个月,全国各级财政支出11.35万亿元,这距离完成全年预算还差26%的进度。年末最后两个月近4万亿元支出预算,其中由地方政府财政支配的有3.4万亿元,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将“突击花钱”?

  “突击花钱”还是“集中花钱” 

  一问 “突击花钱”还是“集中花钱”?

  2014年前10个月财政支出进度仅完成74%,年底两个月还剩余一大笔预算,引发了舆论争议。而事实上,最后两个月剩下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预算没花的现象,在最近6年连续出现。   

  记者统计发现,2009年至2013年,当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比例分别为65.44%、72.15%、77.39%、74.61%、73.81%。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指出,如果前几个月预算执行进度大致均匀,但最后两个月集中花出去,肯定在形式上属于“突击花钱”。

  不过,赶在年尾结束把钱赶紧花完,并不一定完全意味着盲目乱花钱。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年底剩余的财政支出预算,并不是要无序突击花掉,所有资金按照预算用途和项目合同,乱花钱将面临审计监督。

  多数专家认为,“年底突击花钱”既有客观制度性安排造成的结果,也包含主观管理不严引发的乱象。

  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官员和专家指出,虽然“突击花钱”并非是年末随意花钱,预算中剩余资金多数也会结转至下年使用,但是,由于前端的预算管理就存在“重安排,轻监督;重争取,轻管理”等问题,所以客观上会造成一些政府部门跑资金、争项目,钱花不完也不愿意节省,以免影响下一年预算安排的现象。

  二问 年底为何剩下这么多钱?

  各级政府为何常常年底剩余大比例预算没花掉?作为管理政府“钱袋子”的财政预算工作又存在哪些问题?

  在2014年15.3万亿元的总财政支出中,高达13.1万亿元的地方财政今年前10个月仅完成支出预算的73.8%。

  多位财政部门官员和专家表示,一些地方政府支出、预算部门拿钱晚、层级多、不科学、执行乱等问题,是年底剩下4万亿元的原因。

  ———拿钱晚。有财政资金最后3个月才下达。广东某地市财政局总会计师说,“年底突击花钱”现象一个原因是,每年地方财政局所做的预算草案报告需要经当年的地方人代会审议通过,而每年的市人代会最晚要在3月份才开。地方人大批准后,预算一般要到二季度才下到各部门。财政部一位知情人士称,根据目前财政制度,地方财政支出中约有一半要靠中央转移支付,但全国人代会开得更晚,中央的钱分下去需更很长时间。

  ———层级多。财政资金下拨环节复杂曲折。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目前没有实现扁平化管理,政府层级过多影响了财政支出进度。钱从中央分到省里,从省里分到市里,从市里分到县里,再从县里分到各个执行部门,十分复杂。据了解,有些专项财政资金,首先要取得中央主管部门批复,比如涉及环保的,要找到环保部确定各省资金额度,省里又要考虑省级留多少,跟市县分多少。

  三问 “突击花钱”有人管吗?

  为了改变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年末“突击花钱”乱象,财政部近年来大力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出台多项措施考核政府部门花钱。

  据了解,为了强化预算支出进度管理,财政部年年发文件考核地方,考核规定越来越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省区市以及政府也对下属部门“考核”加快花钱进度。与财政部门“催着花钱”相比,专家指出,各级政府更应该加大监督年末大量花钱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王雍君认为,年末“突击花钱”,有可能是年末工程量突然增加;杨志勇说,年末“集中花钱”中,有些项目是年中进行,年末结算,对于中间工程款项监管要加大力度。与此同时,专家指出,我国更应该进行中期预算改革,制定多年度预算强化预算过程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制度上改变年底“突击花钱”的利益冲动。

  四问 如何防止违反“八项规定”的“突击花钱”?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在“八项规定”制约下,中央部门近年来三公经费明显下降。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央三公经费连年瘦身。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0.15亿元,比年初预算额减少9.54亿元,比2012年实际支出减少4.1亿元。

  与之相比,地方三公经费整体也在下降,地方政府和中央外驻单位都作出了努力。记者拿到的一份《驻闽中央行政、参公管理预算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表》显示,15家行政单位和9家参公单位中,有18家单位的三公预算没花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福建省电力监管专员办仅花去近三成预算。海南省某县财政局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年三公支出下降了八成多,不敢突击花的钱,基本上都纳入下年度平衡预算。

  但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对三公经费、会议费控制不严。如2013年山西省煤炭厅、省地税局等21个部门单位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1192万元。对此,王雍君说,违规的三公经费可能成为年末“突击花钱”的隐患。同时,现在有的地方不敢在吃喝上乱花钱,表明此前花的钱有可能没有预算依据,这从侧面暴露出一些地方前些年预算往往会“往多里报”的“惯性”。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