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奉化市金燕钢球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国良 |
奉化市尚田镇,中国最大的高精度微型钢球生产基地———奉化市金燕钢球有限公司坐落于此。在这里,每年有超过150亿粒微型钢球诞生。它们走遍了整个中国,并漂洋过海远赴日本、俄罗斯、东南亚,在各种高精度器械中扮演重要角色。 “创业终于有了些成果,当时本想稳一稳,歇一歇的。”胡国良回忆当年的“惊险一跳”,颇有些逼上梁山的意味。2009年前后,以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金融危机面前很快“露出马脚”。看着身边的企业一家家关上大门,已经爬升到浙江行业龙头老大的胡国良坐不住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胡国良很快把目标锁定在打造“中国最大高精度微型钢球生产基地”上。为了实现这一梦想,金燕公司从扩大产能和提高质量两方面着手。连续3年,公司投入技改资金2500万元,更新增添了生产设备,又购入了光谱仪、高速冷冻仪、应力测试仪等先进设备,不但提高了产能,而且在检测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金燕过硬的质量,获得了空调、机床、仪表、复印等领域新兴产品制造商的青睐。很快,金燕在国内市场逐步代替了日本钢球,并开始跨出国门走向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至2013年,金燕年产钢球150亿粒,产品正品率达到100%,成为中国最大的高精度微型钢球生产基地。 接着,胡国良瞄准了汽车用钢球市场。“每辆汽车约有2400粒轴承钢球,因其精密程度和质量要求高,以往90%的国产汽车钢球依赖进口,这是多么庞大的市场。”胡国良梦想打造“中国最大的汽车用钢球供应商”。金燕公司投入资金1.6亿元,建立了宁波金燕钢球滚动体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华东微小型钢球工程技术中心、浙江大学化学系学生实习基地。 汇人才之智,借科技之力,金燕还在路上。在胡国良的带领下,金燕聘请了洛阳轴承研究所12名专家、浙大21名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聘请河南科技大学10名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成立新产品研发团队,大力推动科研项目。金燕力争经过3至5年的技术攻关和生产经营,制造出一流的汽车轴承钢球自主系列产品,扭转国内市场依赖从日本、德国进口的局面。 转型升级天地宽。当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弱化,行业发展的“天花板”逼近,胡国良带着他的小小钢球,导演了一出转型升级“大戏”。这位对创作如饥似渴的“艺术家”,总是能嗅出市场中更新的增长点,并在剧本中不断强化注入科技元素,让民族智慧闪耀世界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