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捷胜海洋公司生产车间一瞥。(记者 周亚琼 摄) |
本报讯(记者 周亚琼 通讯员 何龙 张静)前不久,宁波捷胜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为国内某条海洋科考船提供配套绞车的订单,合同金额800多万元。这意味着继远洋捕捞装备后,捷胜公司正式进入高端海洋科考装备领域,这是该公司长期坚持国际科技合作的又一成果。 “与一般的远洋船舶相比,海洋科考船对配套装备技术要求更高,但公司引进国外一家企业海洋科考船成套技术,对完成国内科考船订单充满信心。”捷胜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民营海洋装备企业,该公司从2003年以来开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企业自身技术研发实力不断提升。近期,该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的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为国内唯一获得此项称号的海洋装备类企业,宁波市今年唯一入选企业。 2003年,捷胜公司向美国LP公司购买了一套金枪鱼滚筒钓机设备。“我们对该设备进行了测绘式的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技术改进和创新,这可以说是我们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初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该公司主要代理销售、韩国等地的渔业捕捞设备,以及尝试制造一些简单的渔具。“要开发适合远洋船舶应用的关键装备,单靠自身的力量从头开始做基础研究根本行不通,向国外同行学习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以市场换技术”是捷胜公司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冰岛一家企业授权捷胜公司生产一款高效的拖网网板,双方约定前者从销售额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国外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但对市场情况不了解,他们需要市场,我们需要技术,双方可以达成共赢。” 直接购买国外的技术成果,是捷胜海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又一种方式。2012年,该公司向日本一家设计机构购买了大型金枪鱼围网作业用“三滚筒绞车”的设计图纸,消化吸收后制造产品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主动走出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帮助捷胜公司打通了人才引进的通道。该公司引进日本、冰岛海洋装备方面高端技术人才,请他们开展日常技术指导,为公司产品向海洋科考船装备、渔业玻璃钢船、船舶制冷设备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提供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