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化工园区,许多人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管道林立的厂房,滚滚浓烟和刺鼻的气味……然而,本报“绿色石化行”记者日前走进宁波石化区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蓝天白云下,竖立在园区主干道一侧的高大管廊,衔接起沿途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和造型各异的装置,空气中几乎闻不到异味。 能耗仅为车辆运输十分之一 这几天,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源仁一直思考着如何尽快将自己公司的3条管道放进公共管廊内。 张总介绍,为配合年产500吨高含量天然维生素E技改项目,企业将搬迁到新址,生产所需的二氧化碳、氢气等原料数量将大大增加。使用管道运输代替槽车运输,不仅运输成本可大幅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像氢气属于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用车辆运输风险实在太大。“改在封闭式的管道内运输,安全、环保多了。” 与张源仁的想法一样,用管道代替车辆运输已逐渐成为园区化工企业的共识。 “安捷物流”是承担园区公共管廊租赁及相关业务的国有全资公司。据总经理蔡银龙介绍,石化区目前已建成公共管廊长度23.85公里,已架设管道91根,总长度约380公里,涉及化工企业29家。管廊衔接企业后,无论是从液体化工码头到园区企业,还是企业到企业之间的原料运输,完全通过管道进行“点对点”的无缝输送,仅年输送气液体化工品就可达650万吨。 “安捷物流”有统计显示,一根口径为350毫米的无缝钢管年可输送180万吨液体化工物料,与常规汽车输送气液体相比,不仅可有效避免“跑、冒、滴、漏”现象,而且能耗可节省90%以上,因此,气液体通过管道输送是当今最为经济安全环保的大物流方式。 一条通往循环经济的纽带 石化区建设公共管廊始于2003年,当时还属“第一个吃螃蟹者”。 由于国内尚无现成的建造管廊经验可供借鉴,园区专门组织人员前往世界最大的化工康采恩———德国巴斯夫集团进行考察,并在澥浦片区建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实验管廊,架设的主要为蒸汽和通讯管道,目的是通过集中供汽,以解决片区化工企业的自备锅炉带来的高能耗和污染。 据蔡银龙回忆,这条实验管廊真正出彩的却是镇洋化工衔接四明化工的氢气管道。此前,镇洋化工产生的多余氢气作为废气每天排空;而生产双氧水的四明化工却需要氢气作原料,自从有了实验管廊,两家企业搭便车铺设了一条专用管道,不仅达到了废物利用又环保的多赢效果,而且也由此开创了企业间循环经济之先河。 其后,全长17.7公里、总投资2.6亿元,连接港区码头和生产园区的管廊于2008年底完工投入运营后,这条被称为“浙东第一条化工物流运输管道”,就肩负起了循环经济的重任。 如今,凭借着这条通往循环经济的纽带,园区企业间按产业链的排序,一环紧扣一环,每一环节中的废品都成了下一环节的“宝贝”。 “大动脉”蓝图已经绘就 近年来,随着阿克苏、道达尔、SK、金海德旗等一批重量级石化企业的落户,石化区原来建设的管廊已趋于饱和,为此,园区启动了总投资高达1.8亿元的主管廊扩建及加层工程,其中镇海炼化至港区长约5公里的复线预计将于明年9月前竣工。 与此同时,石化区连通北仑的过江管线隧道等项目,也被列入《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并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对此,石化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胡祖友坦言,宁波已是中国石化炼化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而镇海、北仑、大榭三大区域又是宁波石化的核心区域。如何解决石化区和北仑青峙化工区企业之间原料及产品输送?如何解决镇海港区码头吞吐能力远期不足的矛盾?如何利用北仑丰富的岸线资源和液化码头富余能力?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实现,即物流输送管道化。 胡祖友认为,搞好镇海、北仑、大榭三大区域的区域资源优化,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实现石化行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增强各区域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因此,建设一条通往北仑的过江“大动脉”,才能更好配置宁波三大石化区域的资源优势,实现企业间物料互供,最大限度节约物流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