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2月的中国股市,注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5日,沪深股市以逾1.07万亿元的惊人总量,再度改写全球股市单日成交纪录。在资金面减压的背景下,蓝筹股“暴动”引领A股频频创出新高和天量。是什么力量在推升股市?走出长期低迷的阴霾,A股是否已经完成了牛熊切换?

世界瞩目A股!什么力量在推?

  聚焦A股单日成交破万亿

  ■A股单日成交破万亿

  5日A股盘中突现宽幅震荡。“过山车”行情在考验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当日A股以10741亿元的成交总量,创下全球股市单日成交新高。

  5日早盘,A股盘中突现“跳水”,沪深股指跌幅一度双双接近3%。此后两市股指又快速回升。这一过程中成交量快速扩大,截至早市收盘两市成交总量已超过7000亿元。

  午后A股成交继续攀升。截至收盘,沪深两市分别成交6392亿元和4349亿元,总量高达10741亿元,创下了全球股市的单日成交新高纪录。

  过去的一个月中,伴随各路资金蜂拥入市,A股史上最大单日成交纪录被频频改写。11月11日,沪深两市以5810亿元的总量创下新高。11月24日,央行降息利好又将这一纪录推升至5844亿元。

  此后,A股开始向全球纪录发起挑战。11月28日,沪深股市总成交量突破7100亿元,逼近美国股市于2007年7月26日创造的995亿美元历史最大成交纪录(按当时汇率计算,约合7540亿元人民币)。

  12月3日,A股创下9149亿元的新天量,将美国股市保持的纪录远远甩在了身后。仅仅过了两天,这一纪录又被改写为惊人的逾1.07万亿元。

  与成交量快速放大相随,过去两周A股持续大幅攀升。按照5日收盘点位计算,11月24日以来沪深股指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8.13%和20.82%。

  ■非对称降息“点燃”A股

  站在高点回眸,降息通道开启成为这一轮行情的“导火索”。

  11月21日,央行突然宣布从22日起实施非对称降息,时间节点和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均明显超出市场预期。此后,央行又先后通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暂停正回购操作的方式,引导商业银行贷款基础利率下行并释放流动性。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分析认为,有别于今年以来多次实施的定向宽松和政策微刺激,此次降息被市场解读为政府开始发力刺激经济增长。在对经济增长前景预期转向乐观的背景下,周期类股票快速反弹,尤其是直接受益的券商等权重板块集体走强,带动股指频创新高。与此同时,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导致市场成交持续放大,并屡屡创出天量。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则表示,尽管PMI等指标显示当前宏观经济依然偏弱,但近期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显示,决策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决心十分坚决。

  “在这一背景下,市场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将保持下降态势,从而对A股形成利好。”杨德龙说。

  ■多领域改革提供内生动力

  新高和天量并非一蹴而就。从今年5月开始的罕见“月线七连阳”,为其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在业界看来,2014年以来多领域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为A股持续上行提供了内生动力,也改善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从年初开始,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举行了七次会议,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司法体制、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媒体融合发展、土地流转、科技计划等领域重大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为A股持续营造着热点和主题。

  资本市场本身的改革也在提速。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市场解读为政府对股市的高度关注和呵护,也成为本轮行情启动的原动力。

  与此同时,沪港通开启内地资本市场开放新纪元,在拉动沪市低估值蓝筹股、抬升A股估值中枢的同时,也令投资者看好未来跨境双向投资进一步开放带来的机会。

  从更长时间段观察,近年来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直接融资的政策基调,为本轮行情埋下了“伏笔”。

  仇彦英分析认为,目前我国证券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导致经济负债率较高,特别是企业的间接融资比例和融资成本较高。近年来,管理层反复强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并采取了诸多改革举措加以推动,这令投资者对于股市中长期发展前景的预期获得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向来被视为股市最重要驱动因素的基本面,并未能为这波行情提供支撑。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在前一季度基础上继续回落。对此,嘉合基金副总经理李宇龙表示,在化解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的同时,深化改革正逐步提高其增长的可持续性。“伴随经济‘新常态’概念被广泛接受并成为投资者新的一致预期,经济趋势增长率下移对股市的负面边际影响正在衰减。”李宇龙说。

  A股新开账户数

  连续七周超20万

  伴随沪深股指强势上攻,A股显现出的“赚钱效应”让越来越多的观望者按捺不住。A股新开账户数连续七周超过20万户,显示投资者入市意愿强烈。

  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11月24日至28日的一个交易周内,上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新增A股开户数分别为190265户和179132户,合计高达36.9万户,环比猛增58.15%。加上新增B股账户,这个数字突破了37万户,创下2011年4月以来的新高。

  而这,已是这一指标连续第七周突破20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反弹启动前的2014年4月,日均新开账户数仅为1.6万户。全月不足20万户。这意味着过去七周内的周开户数均超过了4月的全月水平。

  截至11月末,A股账户数已达到17886万户。按照这一数据计算,过去的7个月内,A股投资者总数增加了455万。

  作为另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指标,截至11月28日的当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高达2027万户,环比增幅也高达43.11%。而在截至2014年4月25日的当周,这个数据仅为945万户。

  过去几周火爆的开户潮,与股市低迷时期的销户潮形成鲜明对比。历史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A股新开账户数逐年递减。其中,2012年全年新开A股账户数较上年锐减48.48%,降幅创下阶段新高,全年A股账户新销户总数则达到38.25万户。

  火爆股市众生相

  空仓者着急 满仓者焦虑 小挣者犹豫

  连续两周A股市场涨势如虹,成交量持续放大,令深套多年的老股民终于重见阳光,80后的新手也不甘寂寞,纷纷跑步入场。看火爆股市众生相:空仓者着急,满仓者也焦虑。尤其是小挣一笔的投资者开始犹豫,是继续征战股场还是落袋为安?

   市场:

  “猪”在A股飞 大家都在追

  金融股集体走强,成为带动股指走高的主要动力,小盘股、大盘股“猪象齐舞”的场面引爆了股民的投资热情。股民王女士感慨:“猪在飞,大家都在追!”

  星巴克的售货员在讨论大牛市,健身房大妈接到券商开紧急会议的通知,连各种微信群都改谈股票,这是何等疯狂的节奏。

  有股民坦言:“一万点太久,只争朝夕。现在谈论市场能不能到一万点没有意义,台风来了一定会被吹上天,抓紧时间与其共舞才是硬道理。”

  已满仓操作的私募基金星石投资总裁、首席策略师杨玲表示,交易量连创天量已经持续七八个交易日了,5日更是破了万亿,这在A股20多年的历史上也绝无仅有,今后出现一个比较持续的牛市,也不是不可能。

  面对继2007年后再现的全民炒股盛况,券商策略会上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直言,现在百万资金不要找我,实在忙不过来,最低千万联系。就连预约交流都要准备一份大红包。

  成效:

  “盆满钵满”喜 “满仓踏空”忧

  可喜的是,这一轮牛市行情让不少中小投资者挣了一笔“年终奖”。此前早已埋伏华泰证券的郭欣告诉记者,六个涨停让她挣了5万多元,虽然券商股已经涨了一轮但还是不准备出货。

  近日同样买了券商股的杨小姐也乐得合不拢嘴,最近买台电脑的钱已到手,希望到春节时能挣出旅游的钱。

  有人在这波牛市中赚得“盆满钵满”,却也有人“满仓踏空”。不少投资者直呼,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高位建仓”,并且“满仓踏空”。

  “作为一位在2006年入市的股民,眼看着这几天股市行情大涨、众多板块热得烫手、无数股票涨停,自己持有的股票表现却不温不火。”高华无奈道,“就如同无数的‘猪’在天上飞,自己只能站在旁边闲着看,又不敢随便操作,生怕错过可能上涨的机会。”

  资深股民徐玲玲对记者表示,“由于这轮牛市主要由券商、银行、保险、两桶油等超级蓝筹股拉动,散户股民真正持有这类股票的人少之又少,不少投资者面临着赚了指数不赚钱的窘境。” 

  前景:

  空仓者着急 满仓者焦虑

  快速上涨的股市孕育着不安情绪,空仓者着急,满仓者焦虑。短短两周上证指数近500点的涨幅和破万亿元的天量成交,疯狂程度让分析师也直呼不敢预测了。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分析师指出,目前在自由流通市值不到20万亿的情况下,每天却有5%的筹码在换手,已经超过2007年大牛市的水平。这样的成交量是不健康的,也是无法持续下去的。所以我们对市场的态度还是要有一半清醒。

  “的确,不怕错过,就怕进错。”今年刚入市的韩小姐的感受代表着众多股民的心声,“现在股市玩的就是心理战,之前金融股涨得太多,受不住压力就全抛了,毕竟股市不是捡钱。”

  高华也打算将收益不错的一些股票适当减仓,先落袋为安。“如果这几天的火爆行情只是一轮泡沫,那么就可能成为高位‘接盘侠’。”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老股民已经深谙其中的道理。在部分股民看来,战略性股票涨停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失控,一是市场操纵,暴涨之后极有可能暴跌,如果过于贪婪可能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证监会:勿被卖房炒股言论误导

  针对近期股市上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5日作出回应说,希望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尊重市场、敬畏市场,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言论所误导,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邓舸说,近期股市上涨,我们注意到市场和媒体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这是各项利好政策叠加的结果,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也有的认为,在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业绩无明显改善、投资者加大杠杆操作情况下,股市过快上涨的风险值得警惕。他说,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作用。股市稳定健康运行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珍惜。希望媒体严谨客观报道,研究机构依法发布客观公正的研究报告,合理引导投资者预期。

  邓舸还特别提到说,我们注意到近期股市坐庄、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活动有所抬头,对此,证监会将加强市场监管,坚决予以打击,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初步统计,11月24日至12月4日,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净买入309亿元,一般法人机构净卖出1252亿元,自然人投资者净买入659亿元,特别是持有A股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净买入更多。

    真正的“牛市”仍依赖制度保障

  短评

  告别了持续数年的低迷,A股过去几个月震荡上行,并在最近一周内突然“爆发”。且不论牛熊转换之说是否成立,真正的“牛市”仍依赖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

  从本轮行情的直接触发原因来看,降息通道开启对庞大的储蓄资金形成“挤出效应”,房价走低、无风险利率下降让人们从理财转投股市。流动性骤然宽松“引爆”了A股。

  而从深层次原因来观察,深化改革举措次第出台,在求解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同时,也为一向偏爱“炒概念”的股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

  热闹背后,跃居全球第二大股市的A股依然难以摆脱依赖政策和资金驱动的模式。而“借钱炒股”“卖房炒股”风潮的卷土重来,又为这一轮行情烙上了鲜明的“情绪市”印记。

  除了外部动力,来自市场本身的因素同样值得探究。核准制下新股发行节奏被人为控制,无一例外的首日“秒停”之后,次新股一再上演连续涨停并成为炒新资金追逐的目标。IPO政策错配令A股供求失衡的矛盾不断加剧。

  撇开众说纷纭的技术指标,真正的“牛市”是需要制度加以保障的。这种制度保障的核心就是市场化的供求平衡。

  供给端,要让市场成为IPO节奏和价格的决定力量,推动真正好的企业和真正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上市。与此同时,依靠严刑峻法和严格监管,淘汰欺诈上市的劣质企业,查处虚假披露、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纯洁。

  需求端,同样需要有中长期布局,包括推动养老金、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加大资本市场开放力度,吸引境外资金参与投资等。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近日透露,注册制改革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将于讨论完善后发布。而11月末刚刚高调启动的优先股试点,有望为低风险偏好的长期资金提供合适的入市路径。

  事实上,牛市需要的保障远不止于此。从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到扩容衍生品市场提供更为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尚任重而道远。

  唯有如此,中国股市才有可能改变牛短熊长和波动剧烈的特征,迎来一轮“真正的牛市”。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