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舷边悬挂“向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致哀”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横幅的南京海事局巡逻艇在南京长江上巡逻。(新华社发) |
“12·13”,对于南京,对于中国,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是个记载屈辱的符号。 77年前这一天,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了一场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我30万同胞惨遭杀戮,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建造于南京江东门集体屠杀及“万人坑”遗址之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3日布置得格外庄严肃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这是中华民族的时代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从1994年开始,南京市每年这一天都会在此举行集会悼念活动。“如今升格为国家公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这是对死难同胞最高规格的悼念,是中华民族对苦难历史的深刻铭记,是中国人民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响亮宣示。”已经担任了20年纪念馆馆长的朱成山感慨万千。 清晨7时,纪念馆举行了国旗下半旗仪式。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上午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仪式。 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同现场一万名各界人士代表,齐声高唱国歌。 “咱们的国歌,正是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今天,在国家公祭仪式上奏唱,觉得更加心潮澎湃、斗志昂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张治荣说。 10时01分,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天际。全场默哀,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此刻,南京全城的警报同时响起,车辆停驶鸣笛,路上的行人也都驻足默哀。 默哀毕,一曲低回空灵的《安魂曲》奏响,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南京之痛,民族之痛;南京之耻,民族之耻。 夏淑琴、余昌祥、岑洪桂、傅兆增……作为还健在的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10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受邀参加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国家公祭仪式。 人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我那时还是个孩子,亲眼看着家里人一个个倒下去,这种伤痛一辈子无法忘记。”夏淑琴对记者说,“今天和习总书记一起参加公祭仪式,为国家公祭鼎揭幕,这是我有生之年得到的最大安慰。国家的强盛,就是对我死去的亲人和30万亡灵最好的告慰。” 一起参加揭幕的还有13岁的阮泽宇,他的祖辈也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我要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简短的话语,充满了力量。 鼎,国之重器。铸鼎纪事,积淀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情愫。 随着幕布缓缓降下,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呈现在人们眼前。“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鼎身上镌刻着160字铭文和287字记事,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随着3声“和平大钟”的鸣响,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翔,人们从悼念的悲痛中感受到了奋进的力量。 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多场隆重的纪念活动。以此向世界鲜明地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庄严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抚今追昔,77年前的黑暗历史早已终结———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铿锵有力的话语,真切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 痛定思痛,警钟当须长鸣不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继往开来,永志不忘。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公祭仪式上,由77名青少年朗诵的《和平宣言》表达出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